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银针翻飞,潮绣“花开”海内外

来源:光明网-光明文化 发布时间:2021-08-17 14:00:21 浏览次数:399 【字体:
  【一线讲述】

银针翻飞,潮绣“花开”海内外

讲述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绣(潮绣)代表性传承人 康惠芳

  我于1948年出生在潮州城里的一座四合院中,大院里有七八户人家。从我记事起,潮州城里家家户户的小女孩都拿着针线帮爸妈绣花。

  潮绣兴盛于明清时期,针法繁复百变,构图优美,色彩斑斓。侨乡潮州贸易兴盛,轻工业发达,而潮绣有很广阔的市场,是潮州出口创汇的主要商品。

银针翻飞,潮绣“花开”海内外

潮绣制作。光明图片

  七八岁时,我就学着帮家里做一些简单的刺绣。老人说我打小就挺有天赋,看到什么,都能绣得有模有样。15岁那年,我开始跟着潮绣名家林琬英深入学习这门技艺。33岁时,我又考入了潮州市刺绣研究所。在这里除了系统学习美术原理、绘画常识外,我还有了艺术设计的意识和能力。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大潮涌起,我便下海经商,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培养了一批绣娘。

  那时,很多来潮州寻找投资机会的外商被潮绣惊艳了,纷纷定做刺绣款的婚纱礼服。潮州迅速打开了婚纱礼服国际市场,精致秀美的刺绣技术让现代礼服有了别样韵味,潮绣也从传统的寺庙装饰和古典婚服走向了更大的市场。

  婚纱礼服产业的壮大,让许多绣娘有了就业机会。纯手工技艺的绣品需要大量人力完成钉珠、珠绣、刺绣等工艺,不仅吸纳了大批潮汕地区妇女,而且还从周边省份吸引了不少女性就业,潮州有超过20万人从事婚纱礼服产业。我的工作室里,有很多这样的女性:她们有的家庭贫寒,有的丈夫因病常年卧床,在学习了潮绣后,她们靠着手中这根银针,供子女上了大学,供家人看病,日子渐渐好了起来。我还有一些学生也开起了自己的工作室,独当一面、小有成就。

  让我最难忘的是,2020年10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潮州广济楼展厅考察,察看了潮州非遗文化作品。我向总书记现场汇报了我参加联合国一个展览,并被授予“文化大使”称号的事情。总书记说:“你们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传承人,这个‘文化大使’当之无愧。感谢你们作出的贡献!”

  我牢牢记住总书记的嘱托。虽然年纪大了,但我还在为潮绣忙碌着。我的两个女儿跟随我学习潮绣技艺,也从事了婚纱礼服行业。我会继续培养更多学生,创作更多潮绣精品,让潮绣技艺代代传承,越来越精彩。

银针翻飞,潮绣“花开”海内外

扫描二维码,潮绣大师康惠芳带你赏绣品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陈之殷、张胜、万玛加、王忠耀、刘已粲、张士英、王斯敏)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09日 07版)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