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论
-
2022-11-13 翻译之火毕生燃烧——追忆我的父亲张谷若【述往】 作者:张玲(张谷若之女,生于193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编审,2022年11月1日因病去世) 初崭头角的父亲 先父讳张恩裕,字穀若。20世纪50年代推行简化字后,“穀”为“谷”所替代,其同年代文人、与鲁迅先...
-
2022-11-13 二〇二二北京马拉松举行光明日报北京11月6日电(记者王东)2022北京马拉松于11月6日7时30分在天安门广场鸣枪起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角逐,来自新疆的选手阿奴拜克·库弯和清华大学在读研究生夏雨雨成为男、女子组冠军,时隔20年后,中国选手再一次包揽北马男、女冠...
-
2022-11-13 秋深叶落已立冬【节气里的韵味中国】? 作者:王文超 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立冬是入冬后第一个节气,标志着闭蓄冬藏、万物休养的开始。所谓“冬藏”,在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述得十分具体生动,“是月立冬前五日,西御园进冬菜。京师地...
-
2022-11-13 《红旗颂》手稿等540余种艺术文献捐赠国家图书馆光明日报北京11月5日电(记者陈雪)国家图书馆重要艺术文献捐赠仪式3日在国图举行,7位知名艺术家捐赠了手稿、日记、老照片等重要文献,共计540余种1100余册(件)3780余张,都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产生的优秀文艺作品的重要文献资料。 ...
-
2022-11-12 为什么要古籍今译 ——兼论其百年以来的成就马世年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12日 11版) 【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 古籍需不需要今译?或者说,为什么要古籍今译?这实质上关涉到古籍今译的基本性质和根本目的,也是从事古籍整理的工作者经常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不仅在社会大众层面有疑问,...
-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12日 10版) 黄德宽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中国文字学会会长,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曾任安徽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在古文字学、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领域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社科基...
-
2022-11-12 大九寨之秋:多彩童话世界【大美中国】 光明日报记者?周洪双?李晓东 悄然之间,深秋已至。 深藏在川西北山原里的九寨沟迎来她最美的季节,大自然好似打翻了调色盘,所有的色彩都在山水之间铺展开来。你看,那耀眼的红叶、迷醉的黄栌、苍翠的松柏……漫...
-
2022-11-12 图绘自然:博物绘画在中国作者:王钊(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副研究员) 自然万物不仅为人类的生息繁衍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也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心灵慰藉。有形有色的自然很容易引起人类的关注,同时,也使得我们开始进一步欣赏自然,将其描摹图绘...
-
2022-11-12 “大自然是永远画不完的”【艺述热点】 “原本自然”生物博物画邀请展正在云南昆明展出,作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83岁高龄的曾孝濂领衔老中青三代博物画家聚焦生物主题,不仅展现出创作者们对自然科学和艺术领域的持续关注与探索,同时...
-
2022-11-12 北京万寿寺:大运河畔的璀璨明珠【一线故事】 光明日报记者?张景华 近日,北京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两个项目令人瞩目:一是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一期项目建成亮相,再现元明时期白浮泉历史文化风貌;二是修缮5年、位于广源闸西侧的皇家...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