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红色的思念‖贾海

作者:贾 海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9-18 20:06:28 浏览次数:745 【字体:

红色的思念

贾 海

世上有两样东西亘古不变,一个是高悬于我们头顶的日月星辰,一个是深藏于人们心底的高贵信仰。红色记忆已经根植于我的心中,于是,我想到充满红色魅力的革命老区南充去看看。不为别的,只为寻找一个个红色的答案……

2022年4月22日,天公作美,艳阳高照。我走进南充市嘉陵区金宝镇、西充张澜故居、顺庆罗瑞卿故居、仪陇朱德故里以及南部县,去感受南充红色文化的魅力。

当天一大早,我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来到了嘉陵区金宝镇革命历史纪念碑前。纪念碑巍峨矗立,耸入云霄。我踏着台阶缓缓走近纪念碑。在纪念碑正前方广场,我驻足站,在低沉的乐声中,向烈士敬献白花,表情庄重、悲痛。不知是哪所学校的师生正在纪念碑前齐唱爱国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声嘹亮,响彻云霄。师生还齐声朗读了红色诗歌,情绪饱满,铿锵激昂。随后,我参观了革命烈士事迹宣传墙,了解了西区革命烈士赵全英等的英雄事迹,重新回到了那动荡的革命年代,感受了嘉陵西区革命烈士的红色情怀。

西充寻梦境界开,绿水青山深浅裁。在西充张澜故居,我流连于幽深小径,仰望青山,俯瞰绿水,顿生凌云之志,激荡奋发之情。在故居前,一尊高大威武的汉白玉碑矗立眼前,上刻有毛泽东主席的“表老者,天下之大老也!”几个大字。在中国民主同盟历史陈列馆,我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张澜先生的文物,了解了他的生平事迹。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让我真正了解了张澜先生,真正为他的革命精神所震撼。故居建筑风格为川北民居样式,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土木结构房屋,典型的川北农家小院,有堂屋、厢房、厨房和猪圈。据说张澜先生在这里住了多年,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屋内按张澜先生离家时的原貌,陈列着他及其家人用过的物品。这些都是张澜先生当年劳动、生活、学习的见证物。张澜故居是我们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研学胜地,它让我重温激情岁月,感受祖国文化,激励我继承光荣革命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振兴民族、建设祖国的热情。

张澜故居(图片来源:南充市人民政府网)

艳阳高照暖人心,大将故里景色新。下午,我豪情满怀地步入顺庆罗瑞卿故居。故居大门上方“罗瑞卿故居”几个飘逸的大字映入眼帘。故居呈四合院格局。罗瑞卿大将半身雕像面容慈祥,神态端庄,身着戎装的罗大将军使人凝思、景仰。在罗瑞卿生平事迹陈列室,在各个陈列物品上,在讲解员的解说词里,我不停地感受着关于罗瑞卿大将的革命故事,关于红色斗争的历史。一件件实物,一句句解说,让我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罗瑞卿大将的革命情怀。

罗瑞卿纪念馆(图片来源:南充市人民政府网)

我一直对朱德故里有一种向往。唯有仪陇朱德故里,依然风景不断,令我心生豪迈。

这个秋日的清晨,天刚蒙蒙亮,我从嘉陵广场出发了。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经过了一个个村庄,我来到了久违的朱德故里。

来到朱德故里景区综合服务大厅,在工作人员引领下,转乘景区观光车来到了朱德故居纪念馆。一到纪念馆,一尊高大威武的汉白玉朱德塑像矗立眼前,朱德元帅向游客们挥身致意。纪念馆建筑风格为川北民居样式,呈四合院格局,分为四个展厅,整个陈列布展采用现代多媒体和幻影成像的声、光、电等高科技技术,展示了朱德元帅在青年时期和在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时期的生平事迹和文物。以时间为主线,通过大量图片和实物,再现了朱德元帅由一个佃农子弟成长为一代伟人的光辉一生。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让我真正了解了朱德元帅,真正为他的革命精神所震撼。

参观朱德故里纪念馆,我沿着山间小道来到了琳琅山腰。琳琅山并不是一座名山,但你伫立于山高箐深的它时,用冷静的双眸凝视它的身姿,就会瞬间被它恢弘而博大的气势所震慑。安静的山,安谧的水,让人神往。深深的吸一口气,你必须调整带着浓重市井气息的呼吸。琳琅山中有琳琅桥,桥边有树林,桥下有碧水,是那样的安谧和澄澈。举目四望,静的山,静的水,静的树林,一切都徜徉在梦乡。

朱德故里纪念馆(图片来源:南充市人民政府网)

过了琳琅桥,再拾级而上,我来到朱德故居。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土结构房屋,典型的川北农家小院。据说朱德从9岁开始在这里住了整整14年,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有堂屋、厢房、厨房和猪圈,还有仓房。屋内按朱德离家时的原貌,陈列着朱德及其家人用过的物品,这些都是朱德当年劳动、生活、学习的见证物。

往西边走过一段石铺路,我们来到了朱德的诞生地——李家湾。这里本是丁姓地主废弃的一座粮仓。当年朱德的祖父佃租了丁氏的田地,并租下了这右侧的房屋做住房。朱德就诞生在一间狭窄矮小、面积仅有十几平方米的木板仓屋里。直到朱德9岁时,丁姓地主逼租退佃,朱德全家才被迫搬离此地。

再往西边,是朱德及母亲的陈列室。该陈列室用大量实物和图片,展示了朱德与母亲的生活。这不禁使人想起朱德那篇脍炙人口的《回忆我的母亲》,正是这位伟大的母亲,才养育了一代伟人。朱德元帅虽是七尺男儿,但却有赤子深情,尊老孝老,为世人立下了榜样。

到了山下,我乘观光车来到了丁氏庄园。丁氏庄园是由富甲一方的丁氏四兄弟合建,是川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地主庄园。有房108间,门120道。内有花园、天井、炮楼,外有护城河围绕。整个建筑中西合壁。院内门庭对称,雕梁画栋,楼阁亭榭布局雅致,结构巧妙。

朱德故里以朱德精神为主题,是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胜地。它让我们重温激情岁月,感受祖国文化,激励我们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我们振兴民族,建设祖国的热情,更使我们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也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这里有全国文物保护3处,省级文物保护11处,是中国红色文化旅游精品景区。

我乘车前往南部。车窗外,沿途的风景被窗框分割成一幅幅图画,黄绿相间。那绿色是树木和庄稼,那黄色便是高低起伏的山峦。在车上,我想象着南部村落和革命纪念馆的模样。它们都与我有缘吗?我目不转睛地看着窗外,不停地找寻。

一踏上南部这片红色土地,我来到武灵乡岐山坝村,与当地村干部及村民代表一起围坐在坝子里,听县政协领导介绍,听歧山坝村老人动人的诉说,对南部的革命历史有了初步认识。而后,来到红四方面军指挥所。当年,徐向前元帅就在这里指挥红军与国民党军队作战。遗留下来的庙门上方刻着“赤化全川”四个醒目的大字,这应是当年红军的革命宣言。石沉寨位置极高,爬过笔直陡峭的石级,我终于来到山顶。山上有石牌,有五灵红军石刻标语等。据说,在这里曾发生过激烈的战斗。在山顶俯瞰山下,可见垄垄山沟和层层稻田,有“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感。

张家嘴村位于南部县升钟镇东南部,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是川北工农红军诞生地,被誉为“隐秘山中的红军村”。近年来,南部县深入挖掘该村特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带动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如今,张家嘴这个昔日的穷山村,已变成南充网红新村。走进张家嘴村,迎面而来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起伏不断的山峦,一片片火红的枫叶;贯子山、罗成山、马鞍山构成“三山”的独特地貌,风光秀丽。这里还有红军洞遗址、龙潭子验枪试炮遗址、旋子山军事会议遗址、升保起义打响第一枪遗址等。走进张家嘴村的腹地,一片占地100余亩的川北特色民居群呈现在眼前。一座座灰瓦白墙的川北民居被群山环抱,房屋错落有致,格局古朴典雅,环境幽静宜人。正是这原汁原味的川北建筑特色,为张家嘴村申报“四川最美古村落”助了一臂之力。厚重的红色文化、秀美的自然风光、原汁原味的川北民居,让这座隐秘在大山深处的山村得以显现。

在长坪山红军纪念馆,在各个陈列物品上,在讲解员的解说词里,我不停地寻找着关于红军的“问题的答案”。这里有关于仪南战役,关于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等的红色斗争历史。徐向前、许世友、李先念、王树声等红军将领的生平事迹及旧居也呈现在我们眼前。一件件实物,一句句解说,让我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红军前辈的革命情怀,令人感动,令人振奋。

长坪山红军纪念馆(图片来源:南部县人民政府网)

漫步在长坪山红军纪念馆,我低头沉思:没有南部这片土地,哪来的兵员和给养?没有了兵员和给养,我们靠什么去组建人民军队?靠什么去打胜仗?南部这片圣洁的土地,养育了人民的军队,养育了中国革命!我的心不禁一颤。这不是我要寻找的关于南部、关于红军、关于革命的问题的答案吗?一道灵光闪过脑际,对于这个萦绕已久的问题,我似乎已得到了它的答案。

下午的太阳已经很高了。阳光照耀下的南充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金宝革命烈士纪念馆、西充张澜故居、顺庆罗瑞卿故居、朱德故里、石沉寨,长坪山红军纪念馆,在阳光下充满了圣洁的气质,拥有了奇迹般的魅力,仿佛正在为我们讲述一个千古传奇。读懂了这些红色符号,或许,才能真正破译南充“革命老区”的生命密码。

在南充,我找到了关于红色问题的答案。

血染大地成红土,红色基因彰异彩。一百年前的红色故事,出现在史料和文艺作品中。一百年后的今天,南充这片红色热土正发生着变化。我终究要离去,离开南充这个圣洁的革命老区。我接受着城市繁扰中感受不到的红色文化素养。现在,我什么都不想,却什么都能想。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贾 海(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南充市嘉陵区作协副主席,南充市嘉陵区龙蟠初中语文一级教师。在报刊发表散文20余万字,著有散文集《等待》《那片海》)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