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八一特辑】那年青春‖李洪峰

作者:李洪峰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8-01 14:10:16 浏览次数:288 【字体:

那年青春

李洪峰

这两个故事已在我脑海尘封了30多年,把这零碎的记忆变成几段文字,是我近年来一直想做的事,为这美好的时代,为我逝去的青春,为我亲爱的祖国。

——题记

铁厂沟抗洪

新兵训练快下连时,驻地附近铁厂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水。那天除了我,全班战友都参加了抗洪抢险。多少年来我一直感到不安,因没能参加那次光荣的任务,同时也想念班长的关爱之情。

紧张的新兵3个月集训按计划全部结束,也迎接了考核,只等分配下连。这期间,连队开始整理营区卫生,给树林带打理出有棱有角的田埂子。

一天,我们班到营区野外拉土。由于是第一次乘军车到营区外,我们都异常兴奋,尽管拉土的地点在城郊戈壁滩处,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的激情。一上车,我们又说又笑,车开动了也全然不知。“小心,头”,不知是哪位战友在我身后提醒,我正想回头探个究竟时,只听“砰”的一声,我的左侧头部撞在篮球板上,左眼顿时眼冒金星。车停下,班长从副驾驶出来,问我要不要紧,能不能去装土。我说没关系,问题不大。来到野外,我随全班战友一锹一锹把“141”解放车装了满满一车土。

完成任务回到连队不久,我左侧眼睛部位开始慢慢变肿,后来整个成了“熊猫眼”。班长看到很心疼,生怕有个闪失,带我到卫生队治疗。军医说,充血很严重,但还好视网膜没受损,吃点止淤血的药,休息几天就会好。

就在我眼睛受伤期间,连队接到了抗洪抢险任务,班长把我当病号上报连部给留了下来。眼看不能到抗洪抢险一线,我很着急,就在班里把开水烧好,又烧了几桶热水,放在火炉旁边温上。尽管是春季,但大西北早晚的气温还低,都在零下,不用想就知道战友们的任务很艰巨,要争分夺秒,他们肯定又冷又饿。

那天部队很早就出发,天黑了才回来。听战友说,在赶去现场的路上,“141”解放车跑得飞快,恨不得插上翅膀一下飞到目的地,在戈壁滩上差点把他们从车厢抖出来。时间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上级要求务必以最快速度赶到抗洪现场。由于气温反常,铁厂沟水库两边山上的积雪比往年融化得快,来势汹汹,大有决堤的危险。一旦决堤,下游牧民的生命财产将受到严重损失。戈壁滩到处是坚硬的石块,军车根本没沿已有的道路行驶,全按作战地图抄近道另辟蹊径,一路上下颠簸,左摇右晃,有些战友早上吃的饭,全从胃里翻了出来。

任务圆满完成,战友们疏通了山洪,在戈壁滩上硬是用铁镐掘出了条条沟渠,让冰冷的雪水往戈壁滩流去,保住了大堤。回到营区,战友们的裤子硬得像块铁布,那是被雪水浇湿后结的一层厚厚的冰。

战友们回到宿舍,看到我烧好的开水和几大桶热水,非常高兴。班长说我在家留守,也算参加了抗洪抢险,保障了后勤,对我提出表扬。但我知道,我没到一线,只是做了一个留守人员该做的事。

多好的如兄长般的班长啊!

岁月吹走了青春的容颜,但留下青春的记忆。“我的老班长,你现在过得怎么样……”这首《我的老班长》是我至今最爱唱的歌。歌声里有对军营深深的记忆和怀念,更有对班长的一份敬意和想念。

国防施工

20世纪90年代初,边防部队异常艰苦,条件较差,取暖靠火墙,洗澡每周一次,共用一个大澡堂。官兵与家里沟通全靠书信,通常一去一来要一个月才能收到,电影《遥望查里拉》的情景,在我驻守的新疆塔城某边防部队都能生动地体现。

一名军嫂休假带着从没见过父亲的不满两岁的儿子,来部队看望两年不见的军官丈夫,从内地四川一个小镇出发,坐汽车、火车,再坐汽车,整整花了10天时间,好不容易来到部队驻地,却没见到丈夫。

原来她丈夫临时接到任务带领部队到边境线国防施工去了,给家的书信还在路途中。部队有规定,家属不能到施工现场。这名军嫂只好住在部队招待所,直到她假期结束,丈夫都还没回来。等她返回老家时,家里收到了两封丈夫写给她的信。她迫不及待地打开,一封说可以带孩子来部队;一封说近日要外出施工,不要来部队。把她搞得莫名其妙,怎么一会儿说“来”,一会儿说“不要来”。等她仔细看完最后落款时间才明白,原来写“来”的信在“不要来”的信的前几天。这名军嫂和她丈夫写的信始终在路上,可同行不同向。

这个故事在官兵中传开后,部队新闻干事来采访这名军官,问他的感想。这名军官只淡淡地说了一句:“我身上的故事在部队比比皆是,什么也不说。”

是啊!“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一颗博大的心啊,愿天下都快乐……”

这首军歌《什么也不说》,不正是像这名军官一样的所有当代中国军人的真实写照吗?

新兵下连我分配到工兵连,每年冰雪融化后,在四五月份,我们全连官兵都要到边境线上进行国防施工。那时边境巡逻条件较差,稍好点的靠骑马,大多数靠双脚,每次巡逻要花很长时间。上级赋予我连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是修建巡逻公路,一年修一段,最后达到联通边境线所有巡逻公路,改以往传统巡逻方式为摩托化。

在我当兵的那3年,连队修了3年的公路。有一次,因我报考军校,指导员让我留守复习。部队每次外出施工时间都比较长,一般从四、五月份冰雪融化开始,到十月份初雪后冬季正式来临,时间长达半年。这期间,吃住全在野外,露宿帐篷,条件异常艰苦。

大西北夏季很长,戈壁滩的气温更是变幻莫测,“早穿棉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最贴切的写照,施工环境极其恶劣。在野外,全连官兵戴着草帽,顶烈日、战风沙、抢施工。到了中午,地表温度常常是五六十度,气温最高时鸡蛋打在石头上就能烫熟,铁锹铲着滚烫的戈壁沙石土刺耳地“吱吱”作响;如果一阵风来,沙土打在脸上隐隐灼痛,眼睛都睁不开,汗珠子像倒豆子一样一个劲儿地不停洒落在地上,把尘土打一个窝,一会儿就淹没了;满满一个军用水壶的水,如果不节约,“咕咚咕咚”一口气就可下肚;晚上裹着厚厚的军被外搭一件军大衣还觉得冷;常常是刚入睡就被惊醒,戈壁滩一阵一阵的风把帐篷吹得啪啪响……

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我国与邻国就历史遗留的边境分界线问题谈判成功,划定了我所在边防部队守卫祖国的边境分界线。在我考入军校离开部队那年的8月,战友们又出征执行新的任务——架设边境铁丝网、军用电线……

如今,老部队的边境巡逻公路早已铺成了柏油路,巡逻由摩托化变成了机械化;现代化的通信方式取代了漫长的鸿雁传书,想亲人时随时可视频;官兵每天都能冲上热水澡;冬季用火墙取暖更换成了暖气或空调……各方面条件较30多年前是今非昔比。所有官兵正信心满满地在强军目标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作者简介

李洪峰,四川邻水人,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四川省小小说学会、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广安市首批“建功新时代·最美热心人”(唱响广安类),现就职于邻水县人民检察院。2019年开始业余文学写作,文学作品散见《检察日报》《新疆日报》《北方新报》《四川法治报》《广安日报》《天池小小说》《星星诗刊》等50余家报刊。获首届“濯锦杯”廉洁文学书画作品创作大赛文学类二等奖等文学奖项20余次。荣立个人三等功5次、集体三等功2次。著有散文集《摆步河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洪峰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