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八一特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在我们心中唱响‖刘小燕 李瑞芳

作者:刘小燕 李瑞芳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8-01 14:29:50 浏览次数:461 【字体: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在我们心中唱响

刘小燕 李瑞芳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近年来,抗大陈列馆每逢节点都要举行纪念活动,奏响这首高昂激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已成惯例。

开展党性教育活动

2024年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建校88周年。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抗大精神思政育人的重要作用,抗大陈列馆在当年抗大总校敌后办学所在地河北邢台信都区浆水镇举办“弘扬抗大精神 引领思政育人”主题纪念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抗大学员后代、党史专家、相关纪念馆、院校代表、高校学生和抗大旧址村老房东,共同参加“弘扬抗大精神 引领思政育人”主题活动。

抗大建校88周年活动

“太行山上思政课”活动采访郑小提老师照片

2024年6月1日,夜幕降临,群峰之中,浆水川边,“太行山上思政课”开讲了。这堂课别开生面,将音乐引入思政教育,把课堂设在旧址村旁,以百年党史为脉络,以抗大在敌后办学为主题,通过演奏经典歌曲、讲述创作故事、访谈抗大后代等形式,再现峥嵘岁月,重温党史军史,让抗大精神入耳入心,推动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在第一篇章《抗日烽火》中,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奏响的一刹那,受邀前来的郑小提老师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随着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她在抗大陈列馆讲解员的陪伴下走上舞台,深情讲述父亲郑律成创作这首军歌的来历;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前身是《八路军进行曲》,由公木叔叔作词,我的爸爸郑律成作曲。1914年8月,我爸爸出生在被日本侵占的朝鲜全罗南道光州。为了不当亡国奴,19岁的他来到中国南京参加朝鲜人抗日革命组织“义烈团”,开始了一边革命、一边学习音乐的生活。1938年,他背着一把小提琴奔赴延安,决心用自己的专业所长吹响战斗的号角。在延安,他的创作才华与革命激情喷薄而出,他作曲的《延安颂》一举成名,吸引着一批批热血青年奔向革命圣地。1939年,我爸爸调到抗日军政大学担任音乐指导,他向从抗日前线来到抗大的公木叔叔提议,共同创作一首《八路军大合唱》。公木叔叔每写出一首歌词,我爸爸立即拿去谱曲,连续创作了《子夜岗兵颂》《八路军进行曲》《八路军军歌》等八首歌曲。在延安,我爸爸从一个朝鲜青年成长为一名坚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还收获了甜蜜的跨国爱情,结识了抗大四期女生队队长丁雪松,也就是我的妈妈,与之结为伉俪。我妈妈从抗大三期学习、工作一直到五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长期从事外交事业,成为我国第一位外交女大使。

丁雪松

1940年夏,《八路军进行曲》等4首歌曲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刊载,在各个抗日根据地广泛流传,跟随总校挺进华北敌后办学的抗大文工团在太行山上一次次唱响这首战歌。

这首歌以铿锵有力的节奏、威武雄壮的旋律,抒发出人民军队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豪情,激励着指战员为了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

这首歌从抗日战争唱到解放战争,从新中国唱进新时代。1988年7月25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这首歌正式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今年是抗大建校88周年,是军歌诞生85周年,也是“军歌之父”郑律成诞辰110周年。在抗大建校纪念活动的第二天,郑小提老师接受抗大陈列馆的采访。她向我们讲述了父亲郑律成和母亲丁雪松在延安、在抗大的革命经历。

1942年8月,郑律成从延安来到太行山的八路军前方总部,担任华北朝鲜革命军政学校教育长。1943年4月,郑小提在延安出生,母亲丁雪松卖掉郑律成心爱的小提琴,买来一只母羊,用羊奶喂养女儿,因此给女儿取名“小提”。1945年抗战胜利,郑律成携妻女告别延安,前往朝鲜。1950年,一家人又回到中国,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定居北京。郑小提老师从小学习音乐,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后进入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创作室担任创作员……

采访最后,80高龄的郑小提老师向抗大陈列馆捐赠了《作曲家郑律成》《丁雪松》画册和纪念人民音乐家郑律成诞辰100周年邮票,又为我们清唱了这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听!风在呼啸军号响;听!革命歌声多嘹亮!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祖国的边疆。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向最后的胜利,向全国的解放!”

捐赠现场

随着郑小提老师的节奏,我们情不自禁地在心中又一次唱响军歌,在歌声中接受精神的洗礼。我们作为抗大的传承人、新时代的奋斗者,“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踔厉奋发,向前,向前!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刘小燕 李瑞芳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