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烟火人间】故乡的颜色

作者:尧山壁 来源:《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11日 01版) 发布时间:2024-11-11 16:27:35 浏览次数:471 【字体:

尧山壁

《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11日 01版)

【烟火人间】

说我的故乡河北隆尧过去一穷二白,再贴切不过。那个“白”,不单是“空白”的“白”,也是实实在在的白。白花花的盐碱地,压在人们心上,像经年不化的积雪,冒着寒气。

1952年我在尧山上初中时,听地质勘探员说,尧山脚下就是远古的海岸线,挖出过许多海蚌壳。西边是太行山,九河下注,形成冲积平原。之后洪涝交替,出现了大陆泽,渐渐地,湖水退去,又形成湿地。土壤中含有大量盐分,聚集地表,这就是盐碱地。“夏天水汪汪,冬天白茫茫,涝了收蛤蟆,旱了收蚂蚱,不涝不旱碱疙疤。碱疙疤,碱疙疤,秃子头上疮痂痂。”环境潮湿,卫生条件差,于是流行一种秃疮——头上生丘疹、流黄水、结白痂,毁坏毛囊,最后成了秃头。

母亲也常跟我说起艰难的往事。1939年我出生于日军侵华时期。父亲牺牲后,母亲抱着襁褓中的我投奔抗日县政府。政府在滏阳河东,要走五六十里。那是一片白茫茫的盐碱地,一棵小树、一只苍鹰的影子也没有。为了躲过炮楼上鬼子的望远镜,母亲急中生智,披上一条白被单。路上,盐碱地刮起了白毛风,母亲变成了白毛女。

那时,日寇对冀南实行经济封锁,海盐是重点。盐是人的命根子,三天不吃盐,人身上就没劲儿。八路军下乡工作,都要带一包盐,撒进房东的大锅里。抗日政府组织群众熬小盐:刮下地里的盐土,家里支一口破锅,铺上席片旧布,倒进盐土,用水浸泡;锅下放一个大盆,用来接从锅底裂缝缓缓流出的卤水,而后倒进另一口好锅加热,锅底会渐渐析出一层白色粉末;将粉末装入细布口袋,用清水反复冲洗,风干后就是白光光的小盐,味道纯正,不亚于海盐。剩下的卤水,还可以继续加工成硝,制作鞭炮和烟花。我小时候常常跟着大人刮土熬盐,看他们推车挑担赶大集上庙会去卖,有时还直接送到咱们的部队去。

空有大片平展展的土地,却不长庄稼,农民只能对着白花花的盐碱地“望洋兴叹”。房前屋后村边地,靠人粪尿、草木灰提供营养。“蝇头”小麦收割时用不着镰刀,亩产只有几十斤,过年都吃不上白面饺子。新中国成立后供应海盐,不用再熬小盐了,政府全力组织农村生产自救,派科技人员下村指导,下乡扶贫。

故乡的盐碱地秋天泡在水里,种不了小麦,只能等春天种高粱。秋收时撑着小船,带着簸箩,唱着隆尧秧歌剪穗穗,颇有几分诗意。若是水太深漫过膝,就种“合子”,一种又高又细的高粱。它袖珍的穗子上籽粒不睁眼,没啥食用价值,但是它莛秆长,可以穿箅子卖,农家放窝窝头、摆饺子用得上。科技部门还培育了“隆千红”,一种多穗高粱,亩产六七百斤,解决了农民饿肚子的问题。从此,秋日的田野上一片火炬,红红火火。它的不足之处是品质差,吃起来又苦又涩。

九河下梢,动辄发洪水。沙河来的水,落下一层薄沙,中和盐碱,好像施了一次肥,这样的土地能收两季好庄稼。县领导受到启发,组织全县干部、民兵,动员上千辆排子车,从县域西部泜河的河滩拉上沙子,送到东部的盐碱地。每逢节假日,车辚辚,旗飘飘,父子上阵,夫妻同行,多拉快跑,争先恐后。60里的乡间公路,像一条巨大的传送带,传送着欢声笑语,传送着激情和热望。无奈的是,一车车沙土,倒进几百平方公里的盐碱地,很快就像一朵朵浪花消失在茫茫海洋中。

经常性的农田水利建设是修台田。土地分片划成方田,四周开挖沟渠,一米多深,中间打井,二三十米深。引河水提井水,大水漫灌,把土壤中的盐分排入沟渠,称为“抽咸补淡”。盐碱地水脉浅,三两天就挖出水来,趴下就喝,号称“撅屁股茶”,味苦,也是“苦丁茶”。深井水则是甜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台田算得上成功,渠上栽了树,绿树成荫,田里的庄稼齐刷刷的,比旁边的高出一头,亩产成倍增加。只是那时经济力量弱,这种方法推广起来不容易。

我是一个十分恋乡的人,像依恋母亲一样依恋故乡,故乡总是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种多穗高粱、拉沙垫碱、修台田,我都干过。对故乡,我从未埋怨,更不曾嫌弃,相反,我还常常为之感到骄傲。这一方土地,文化底蕴深厚,民风崇文尚武,很早就接受了革命思想。在这里,1925年创建了共青团组织,1926年诞生了冀南第一个中共县级地方党组织,1935年发动了冀南农民运动,1937年组建了冀南第一支抗日武装——冀南抗日游击队。电视剧《亮剑》里386旅新一团的原型中,半数的战士都来自我的故乡。故乡的盐碱地,又教我懂得了什么叫穷则思变,什么叫白手起家。终于等到了这一天——盐碱地上的父老乡亲,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挣扎、奋斗,修成正果。

我亲眼看到,故乡的土地旧貌换新颜,白花花的盐碱地变成了黑油油的良田。那“白”,化成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九月回乡,眼前是一个巨大的调色盘,辣椒、谷子、玉米、葡萄、鸡腿葱、泽畔藕、向日葵、芝麻、黑豆,五光十色,万紫千红,一张白纸上画出了最新最美的图画。六月回乡,眼前是一片金色的海洋,风吹麦浪,麦子欢呼雀跃,像亿万条金鱼跳龙门。50多万亩优质小麦,亩产都在1300斤左右。而今,隆尧已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昔日白花花的盐碱地上,还矗立起一座规模宏大的东方食品城,是第一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园区里某品牌的方便面年产140亿份,位居全国前列。

今年中秋节,县里举办了一个万人吃面活动。五里长街,店铺林立,彩旗招展,人声鼎沸。饺子、包子、烧饼、锅盔、烩面、泡馍、馄饨、饸饹、方便面,应有尽有。

多方研究指出,盐碱地变为良田,其直接原因是地下水位降低,是长期利用地下水、农村现代化的副产品,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回溯历史,熬小盐、种高粱、拉沙垫地、修台田,这些活儿没白干,它们都是时代发展大链条中的一环。“一穷二白”的那个“白”,是一代又一代人用汗水洗掉的。

(作者:尧山壁,系河北省作协原主席)

来源: 《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11日 01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