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巴山大峡谷之梦

作者:李骏虎 来源:20210604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1-06-04 11:11:46 浏览次数: 【字体:

□李骏虎

人是回来了,魂丢在了那里。从巴山大峡谷回来一个多月了,我总是会在恍惚间觉得仿佛还置身于那个梦幻般的环境里,披满树衣的树木,雾气迷蒙的山涧,绿色的急流中银色的鱼儿,裹着厚厚一层苔藓的黑色石头,巴人寨栅般的栈道……编织成我走也走不出的迷梦。

有时也会怀疑,我是否真的去过这样一个地方?说去过,为什么我不能记起这个峡谷里任何一个景点的名称?没去过的话,那凤尾般的铁脚蕨,石缝里生长出的赤车,还有在冷冽的急流中刀刃般闪光的阳鱼,分明就还在眼前,——那在崖壁间、栈道旁无处不在的铁脚蕨和赤车,以最普通的野草的姿态占领了峡谷里所有的地面,自上古时代或者更为久远的洪荒时期,就成为这里一切的存在物的底色;而深涧之中的阳鱼,与波光浑然一体,需要全神贯注地去看,才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它们真的存在吗?还是时光的虚构?所有的树都挂满了流苏般鹅黄色的树衣,阳光照上去,就恍惚是一个梦境了;水汽氤氲,使得山石都在滴水,草木挂满了露珠,于是苔藓在树皮和石头上充满生机地涂抹着,成为这幅自然之手绘就的梦幻油画的背景。

通常在这样幽深的峡谷中,我很少一个人走路,恐怕会一不小心穿越到别的时空中去,但那时也许是因为贪恋拍摄树皮上葳蕤的苔藓、树挂上绿玉般的露珠、石缝里火苗般的红叶,也许是真的误入了时空乱流,我渐渐掉队了,于是干脆就像一个梦游的人一样自由地跟随并不很清楚的意识走走停停,也让思绪信马由缰起来了。我下到涧底去拍水流中那些石头,因为湍急,水声很大,却并不喧嚣,反而成为一种大寂静,石头多的地方,卷起雪白的浪花,而当水面宽阔时,又浑厚凝滞成巨大的琉璃体,仿佛一大块浅绿的玉,有着平滑潮润的手感,让人心生爱怜又不忍触摸。那些水流冲击不到的大石头,年深日久,表面覆盖着一层又一层的苔藓,枯荣更迭中已经化作营养丰富的土壤,成为野草的温床;更多的时时被流水淘洗的石头,则成为圆滑的黑玉,在水流中像是表盘上的刻度,坚忍而神秘。我更加恍惚了,因为猛醒这里实在不是什么景区,她是神秘的巴国人曾经生活的家园,那些巨大的石头上厚厚的苔藓上,或许踩上过他们渔猎时的脚印,而那些坚守了千万年历史的石头刻度,记载的是一个顽强的民族的春秋大梦,我不过是偶然闯入了他们的梦幻王国。

巴国在历史上的某一个黎明神秘消失了,那个时间段被称为“先秦”,她没有像亚特兰蒂斯文明一样消失在水下,也没有像庞贝古城一样被掩埋在火山灰里,她在华夏文明中隐去了,带着曾经的荣耀和无尽的沧桑自我隐藏了,留下无数的未解之谜和这条让我目眩神迷的大峡谷。《山海经》载:“西南有巴国。”文明初肇时,巴国称“巴方”,是诸夏之一,商朝时又称“巴甸”,而巴国的建立缘于战功——纣王无道、生灵涂炭,巴人加入武王伐纣。“武王伐纣,前歌后舞”,记载的就是作为前锋的“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西周代商后,分封了一位姬姓子爵到巴国为君,叫作巴子国,简称巴国,这个时候起巴国正式成为西周诸侯国之一。巴人自远古时就在今湖北、陕西、四川一带繁衍生息,创造了汉水流域的灿烂文明。

没有不灭的火焰,也没有不停息的风,巴国的噩梦开始于楚国的崛起。巴楚之战自春秋到战国,巴人多败,不得已开启了悲壮而神秘的百年迁国之旅,举国离开都城巫山,继续向西南寻找安身立命之地,先后在清江、川峡之间重新立国,国都历经江州、垫江、平都,后到达四川阆中。自伏羲后人顾相在巴地建立方国,至终亡于秦,如彗星之于浩宇,虽短暂却光华灿烂,《左传》载:“文十六年以后,巴遂不见,盖楚灭之。”看上去是归于秦朝一统,实际上巴国是被楚国蚕食的,尤其楚国夺取其经济命脉的“盐泉”之后,巴国的悲剧命运就被注定了。据说,秦灭巴之后,巴人一支向鄂东而去,从此不见。巫山神女,缥渺如梦。就这样,被视为“神兵”的巴人,数千年里顽强地征战于夏、商、周、楚、秦等强大的部族之间,虽然大多数历史阶段都处境极为艰难,但他们天性坚忍而乐观,纵使不得已穿行于茫茫的秦岭、大巴山中,依然射虎豹、斩蛇蟒,渔猎耕种,为大巴山留下了独特的巴文化。汉初,“退若激,进若飞”的巴渝舞进入宫廷,成为刘邦接待各国使节的“国舞”;三国魏晋时代更是美其名曰“昭武舞”“宣武舞”,直到唐末,随着盛世的落幕,巴渝舞也在历史的风烟中飘散了。

他们是踩着大峡谷里这些黑色的石头离开家园的吗?这些溪流中的石头,它们的拦阻,让流水更急,发出激越的声音;这些溪流中随处可见的石头,披满了苔藓,它们的黑色使水流更显清澈;它们的存在一点也不突兀,反而显得合理,就像伟大的雨果在他的伟大小说叙述中,突然论述起宗教和滑铁卢战役,在《悲惨世界》第一部里,他是历史学家,到了第二部,他又成为神学家,而《巴黎圣母院》中,他是位建筑学家。他习惯停下故事用数万字来讨论这些使他的小说更加伟大的石头,从而使历史的溪流显得更加合理和清晰。而我,也是一个注定走不出巴山大峡谷之梦的作家,巴国的消失,是梦幻的入口,史书无法解梦,只有这些遍布峡谷溪流中黑色的石头,使巴国的历史显得更加合理和清晰。

来源: 20210604四川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