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自贡:中国恐龙之乡 ‖ 叶源洪

作者:叶源洪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9-20 18:15:21 浏览次数: 【字体:

自贡:中国恐龙之乡

叶源洪

四川自贡,不但享有千年盐都、南国灯城、美食之都的美誉,而且是中国著名的“恐龙之乡”。

1979年12月,某单位在自贡市东北郊大山铺扩建停车场,在距场镇1公里远公路旁一个荒秃的小石山上,放炮开山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恐龙群窟。这个窟中的恐龙化石十分丰富,层层叠叠堆积,仅2800平方米范围内,就发掘获得恐龙及其他脊椎动物200多个个体的上万件化石骨骼标本,从中已研究定名了恐龙鱼类、两栖类、龟鳖类、鳄类、翼龙类、似哺乳爬行类等18个属21个种。估计整个化石群集中埋藏范围约17000平方米,化石骨骼10万块以上,被誉为“恐龙公墓”。

1982年5月,张爱萍(中,拄拐杖者)视察大山铺恐龙化石现场(图片来源:自贡网)

这些恐龙化石距今有一亿六千万年。根据古生物学者分类、命名,其中生活在晚侏罗世的,有蜥脚类恐龙的釜溪峨眉龙,肉食龙类的甘氏四川龙,鸟脚类恐龙的鸿鹤盐都龙、拾遗工部龙,剑龙类的多棘沱江龙等(它们与合川马门溪龙同一地质时代的产物)。生活在中侏罗世的,有蜥脚类恐龙的李氏属龙、巴山酋龙、天府峨嵋龙,肉食龙类的建设气龙,鸟脚类恐龙的多齿盐都龙、大山铺晓龙,剑龙类的太白华阳龙;伴生爬行动物有三列齿兽类的川南多齿兽,两栖龟类的自贡成渝龟和似贝氏成渝龟,水中生活的蛇颈龙,飞行的翼龙类中的长头狭鼻翼龙,以及弓鲛、角齿鱼、鳞齿鱼等。

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具有化石藏量巨大、门类齐全、埋藏集中、保存完整等特点。作为一处罕见的自然历史遗产,它所产出的化石,不仅具有重要的科普教育和旅游观光价值,而且填补了恐龙演化史上侏罗纪早-中期恐龙化石材料缺乏的空白,对研究恐龙及其相关古动物的系统演化、生理特征、生活环境等,具有十分重大的科学价值。为保护好这一稀古生物遗址,自贡市人民政府特建立了自贡恐龙博物馆。

自贡恐龙博物馆位于自贡市东北郊大山铺恐龙化石发掘现场,距自贡市区11公里。它位于内(江)乐(山)公路旁,分别与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渝铁路连通的内(江)宜(宾)高速公路和内(江)昆(明)铁路也经过此地,并分别设有出口和火车站。该地距成都202公里,距重庆204公里,交通便利。

恐龙博物馆的外型,很象一座巨大的岩窟,造型奇特美观,是我国继西安半坡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馆之后修建的又一大型专业性现场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陈列面积3600平方米,分为三层,陈列以大山铺恐龙化石埋藏现场及出土的恐龙化石为主。

自贡恐龙博物馆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博物馆展览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介绍与恐龙相关的基础知识、如生物进化、化石、地质年代、恐龙的演化与分类等等。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大山铺的各类恐龙化石。它们陈列在高大宽敞的装架厅里,这里有几副完整的恐龙化石骨架,其中“天府峨嵋龙”是该厅最引人注目的庞然大物。它的头被细长的颈支的老高,离地面约10米,全身长约20米,躯体粗大,尾巴很长,四脚着地,昂首挺立。大厅里除了“天府峨嵋龙”之外,还是一具凶猛的能食“天府峨嵋龙”的“建设气龙”的骨架,但它全身长仅四五米。其他还有进步性与原始性相兼地蜥脚类恐龙-李氏蜀龙,身躯细小,两足行走的鸟脚类恐龙-多齿盐都龙,早期的比较原始的剑龙-太白华阳龙,空中飞翔的龙和遨游水中的凶猛肉食性蛇颈龙等等。

第三部分,恐龙埋葬遗址。这里向人们展现了大面积的发掘现场。

据地质考察,这里曾是恐龙的“极乐世界”。侏罗纪时期,自贡这一带是开阔的滨湖地带,气候炎热,水草丰茂,是恐龙理想的生活场所,而大山铺又是风平浪静的砂质浅滩,在此死亡的以及被河水从远处搬运来的恐龙尸骸,都被浅滩上的泥沙掩埋起来。尸骸地堆积与泥沙的掩埋交替进行了很长时期,以后再经过一两亿年漫长岁月的积压,终于形成了今天所见的含化石的砂岩层。

这个化石群中,相当部分是新属新种,有长达20米的亚洲第二长龙、植食性长颈椎蜥脚恐龙、凶猛的食肉性恐龙、身体矮小的鸟脚类恐龙和极珍贵的原始剑龙,在国内外同地质时代的地层中极为罕见。

这些生活在亿万年前的恐龙,为何在地球上死亡灭绝了呢?关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有多种说法:一、气候变迁说;二、物种斗争说;三、大陆漂移说;四、地磁变化说;五、被子植物中毒说;六、酸雨说;七、陨石撞击说;八、造山运动说;九、火山爆发说;十、海洋退潮说;十一、温血动物说;十二、自相残杀说;十三、压迫学说;十四、物种的老化说;十五、生物碱学说;十六、繁殖受挫理论;十七、气候骤变理论;十八、大气成分变化理论;十九、综合原因说等。

既然恐龙死亡灭绝有这么多说法,那么,在自贡大山铺发现这些恐龙,为何集中死亡埋葬在这里?

据有关科研人员研究查明,大山铺恐龙骨骼的骨质格架的矿物成分为碳氟磷灰石,腔隙主要为单晶方解石填充,恐龙骨骼中砷含量高达一百至一百六十PPM,比有机体正常含量高出两个数级,提出恐龙死亡可能与砷中毒有关。通过沉积岩石的研究,有人认为大山铺的恐龙是生活在炎热、潮湿的河流、湖泊环境中的,而恐龙的堆积,则可能是死亡后经流水作用,由异地冲来所形成。

看见放在装架陈列厅中,一具具高大粗壮的恐龙化石骨骼,不由思绪牵动,浮想联翩。这些在人类还未出现以前就很早生活在地球上的“居民”,虽然死去一亿几千万年,身体骨骼变成“石头”,却为人类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通过它不但可以研究地球历史,生物进化和古地理、古气候的变迁以及地质沉积环境,而且还可作为勘探矿藏的依据。更有趣的是,当初,曾是草食性恐龙赖以为生的“食品”——植物,埋在地底,如今却变成了煤,成了现代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粮食”。

啊,恐龙,“恐怖的蜥蜴”,你并不可怖,你是人类的朋友!欢迎你,来自遥远时代的“文明使者”!

作者简介

叶源洪,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小小说学会会员,四川省中共党史学会会员,宜宾市南溪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原南溪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南溪党史》原主编。

1978年至今,创作诗词楹联近千首。作品散见《四川政协报》《四川代表报》《西藏日报》《学习与建设》《四川广播电视报》《四川档案》《四川党史》《宜宾日报》《宜宾晚报》《南溪文艺》等报刊。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叶源洪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