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我的党员父亲‖李靖

作者:李 靖(四川省芦山县作家协会)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1-20 18:11:57 浏览次数:605 【字体:

我的党员父亲

李 靖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盛世春天,举国欢庆。如果我的党员父亲还健在,他将会是多么的高兴啊!想念着父亲,翻开一张泛黄的纸页,那是父亲最后留下的遗书,泪眼婆娑中打开了我尘封许久的记忆......

吾儿、吾女:

今生有缘做你们的父亲,很是幸福。但不能给你们创造和留下财富,只能靠你们自己奋斗了。

人总是要上“天堂”的,我不信“天堂”,但我会见到“马克思”。到那时,我的意愿是:一、什么都不要,最好连骨灰都不要保留。更坚决反对立碑建墓!二、不要怕别人说三道四,这是我个人的遗愿。希望你们尊重我的唯一心愿!三、按年龄顺序,如果我先于你们母亲告别,希望你们照顾好这个家,还有为你们兄妹健康成长,辛勤耕耘一生的慈母。四、与你们告别后,希望你们兄妹搞好团结、相互关照、相互帮助。

你们的父亲,亲笔

2013年3月立瞩

父亲1941年出生于四川省越西县一个叫蚂蟥沟的边远小山村。解放前的蚂蟥沟那真是穷山恶水,匪患横行。父亲一家都是老实本分的庄稼人,为了果腹,每天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苦心经营着几亩薄田。但土匪时常进村骚扰、抢劫让父亲一家苦不堪言。为避匪患,不得已只能背井离乡,举家迁至四川省冕宁县泸沽镇,那年我父亲3岁。

身在异乡不得不寄人篱下,为了生计,爷爷蹚茶马古道当起了“背二哥”,从泸沽镇背清油、背酒到雅安。奶奶就在泸沽镇小街上卖一点针头线脑、香烟火柴的营生勉强糊口度日。

父亲童年是悲惨的,几乎都没有吃过饱饭,穿过新衣,更不要说奢望上学了。父亲5岁多就开始给地主家放牛,年龄太小,割的牛草背不动,常常遭到地主毒打。

天有不测风云,父亲7岁那年,爷爷因蹚古道积劳成疾,客死异乡。爷爷的突然病故,无疑是晴天霹雳,父亲头顶的天都塌了。窘迫的生活,随爷爷的离世更是雪上加霜,年少父亲稚嫩肩膀过早担起了家庭的重担。给人放牛、砍柴、熬盐,甚至步爷爷后尘蹚古道当“小老幺”。在黑暗的旧社会,父亲即便是这样废寝忘食的努力,也不能为奶奶和自己换来一顿饱饭。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195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来了,泸沽镇解放,劳苦大众翻身做了主人。奶奶安排进了国营食堂,父亲终于可以吃上饱饭,也第一次背上书包进了校园。父亲一家都对共产党心存感激,深深地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幸福的生活。共产党恩情深深地烙印在父亲幼小心灵的深处。

在学校里,父亲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思想上积极进步,先后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当上了学生干部。1958年父亲初中毕业,他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在革命队伍的大熔炉中锻打、淬炼着自己。在部队上,父亲继承了革命的光荣传统,艰苦奋斗,刻苦训练,不断提高自身军事素质。同时思想上争取进步,坚持不懈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终于在1959年父亲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举起右手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时,父亲心中早已有了坚定的信仰与笃定的信念,并下定决心把此生交给敬爱的中国共产党。

父亲因在部队表现优异,多次被评为“五好战士”“学雷锋标兵”。部队党组织也对父亲重点培养,将父亲送到泸州警校培训后破格提干(父亲是公安兵,相当于现在的武警)。提干后的父亲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向组织申请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组织根据父亲要求,将父亲分配到偏远的四川省米易县湾丘农场。

湾丘农场,荒山野岭,条件极为艰苦。可父亲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战友们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在刻苦磨炼军事素质的同时,还发扬“南泥湾精神”开荒种地发展生产。在父亲与战友们的不懈努力下,短短几年湾丘农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昔日穷山恶水变成了瓜果飘香的塞上江南。父亲在部队一干就是14年,把闪亮青春留在了部队,把最美的芳华留给了党。

1972年,父亲转业到地方,被分配到四川省西昌县百货站做办公室主任。父亲虽在地方工作,但退伍不褪色,一直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岗位上父亲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团结同志,廉洁奉公,时时刻刻牢记党性原则。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父亲没有一次动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谋取福利,因此我们家即便是守着百货站,也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1980年西昌撤县建市,父亲服从组织分配,从大家都认为“香饽饽”的百货站到西昌市建委工作。在党性原则面前,父亲放下个人的荣辱得失。新的单位,新的工作,父亲没有一丝怨言,用满腔热情,一如既往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来。

改革开放之初,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在蔓延,也有少数党员干部在金钱与权力的诱惑面前迷失了方向,利用手中的职权走上了犯罪道路。可父亲不忘初心,坚定自己对党不变的信念,坚守自己对党无比忠诚的信仰,把党性原则放在首位,勇敢地同不良风气与犯罪分子作着斗争。

父亲当时负责城市规划,权力较大,但他对政策严格把控,从不徇私舞弊,对人情、送礼等不正之风,总是义正辞严拒绝。父亲的个别同事利用职务之便低价买地为自己盖房。当时我家四口还挤在一套不足30平米的小房子里,父亲要盖房子可谓举手之劳。可父亲不为所动,他说:“我是共产党员,党培养了我,组织信任我,赋予了我一些权力,这些权利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权利,不是为自己谋福利的手段。”背地里很多人都笑话我父亲,说他不识时务,是个还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傻子”。父亲在岗位上刚直不阿,不俯仰时俗,不畏权势,不以歪风邪气同流合污,并坚决与他们做斗争,也因此受到一些不公正待遇。父亲没有一句怨言,始终坚信共产党,坚信党组织始终会拨乱反正。

1989年,组织上安排父亲筹建西昌市设计院,担任设计院党支部书记,父亲由一个公务员变成了企业人员。“从米箩兜跳到了糠箩兜。”父亲并没有抱怨,更没有在工作上消极对待,而是按照老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设计院在西昌城的一片荒地上从无到有开始建设,短短几年在父亲带领下迅速发展起来,人员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200多人,业务范围越来越广,效益也越来越好,设计院也成了远近闻名的优质企业。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父亲加强党支部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积极发展新党员,父亲所在党支部连续几年被市上评委“优秀党支部”。

我于1992年职业中专毕业,按当时政策,作为内部子女的我顺理成章在设计院就业。可父亲不允许我在设计院上班,更不允许我在院里分福利房。在他眼里,我在设计院上班如同徇私舞弊,分房如同占企业便宜一般。最后,我不得不离开设计院正式单位,考到西昌市建设银行当了一名合同代办员。也许是继承了父亲基因的缘故,我在银行表现优秀,苦练业务技能,在省、州、市各级业务技能大赛上获得无数大奖,并被评为凉山州“技术岗位能手”。虽然业务素质过硬,还当了网点负责人,但我始终还是代办员,原本给我转正的指标却换成了别人,就因为父亲“不进油盐”,拒绝了可以让我转正的交换条件。因此,我一气之下离开了建行,离开了我深爱的岗位。我恨过父亲,觉得他像一个“军阀”。在党性原则的红线面前,父亲是如此决绝的坚守,哪怕是亲情、家庭、孩子前途,但那条红线是谁都不可逾越的雷池。

进入21世纪,为适应市场信息高速发展的需要,父亲刻苦学习企业管理,积极组织党员群众开展赶、学、帮、超岗位练兵,让全院上下充满了积极向上,努力学习的良好氛围。父亲也通过自身坚持不懈的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觉悟与党的理论水平,并通过考核,被评为高级政工师。父亲没有为自己所取得的一点点成绩沾沾自喜,而是戒骄戒躁,继往开来。

2003年,父亲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光荣退休。为了企业能持续健康发展,父亲发扬一个老共产党员“传、帮、带”的光荣传统,用余热竭尽全力帮扶年轻人,让年轻人尽快接班适应工作岗位。

2012年12月8日,作者父母在西昌市海河天街留影

父亲在工作之余对我们兄妹的成长教育也是十分重视,父亲时常给我们讲没有共产党,没有党的培养就没有他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要感党恩,坚定不移跟党走。在父亲正确的引导与耳闻目染下,我从小就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我迷茫、失落时,是父亲无私的包容与鼓励,让我鼓起勇气面对人生的每一次风雨,越挫越勇从不放弃。父亲的谆谆教诲常在我耳边萦绕,让我终身受益匪浅。

终于我成长了,成长为像父亲一样,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在我冒着生命危险参加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抗震救灾时,曾经军人的父亲给了我最大的理解与支持,并极其难得的对我赞许认可。父亲的话激励着我,让我迎难而上,不怕困难,不惧风险,去做让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后悔的事情。在抗震救灾中,我没有辱没党员父亲的名声,带领志愿者始终战斗在一线。我也因表现突出,被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抗震中经历了生死,我留在了芦山,把我的根深深地扎在了芦山这片热土,并参与与见证芦山灾后重建与崛起,用我手中的笔去描绘、书写芦山未来繁花似锦的宏图。

2013年6月,本文作者李靖被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我印象中的父亲,是普通平凡的一个共产党员。但他绝对是我生命中的一盏莹灯,一丝光,为我迷茫时指引着黎明,用微弱的燃烧坚守着方得始终初心。父亲离开部队多年,总还是保持着部队上那种艰苦朴素的军人作风。父亲穿着很朴素,衣衫大多洗得有些发白,但却相当利落干净,皮鞋虽旧,却也一尘不染。父亲平日里很节约,酒是老家自酿玉米酒,烟是几元一包的经济烟。但就是这样一个“吝啬”的父亲,却几十年如一日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身份,资助老家的贫困孩子读书。记者说要来采访父亲,总是被父亲婉言拒绝,父亲说:“采访啥子嘛!这点小事是我应该做的,也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做这些事不是为了出名。”被父亲资助过的孩子有很多都考上大学,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父亲活着时光明磊落,走的时候云淡风轻。2015年“七夕节”,父亲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段,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党。那天父亲生前的很多同事、好友都来送父亲最后一程。我遵照父亲遗嘱,将父亲的骨灰会同玫瑰花瓣,撒在伴随他一生成长的安宁河。清澈河水带着父亲一生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坚定信仰,魂归故里。

我印象中的父亲,是普通平凡的一个共产党员。但他绝对是我生命中的一盏莹灯,一丝光,为我迷茫时指引着黎明,用微弱的燃烧坚守着方得始终初心。

我缅怀父亲,对父亲的思念日夜兼程。作为父亲,他没有给我留下任何财产,但却给我留下了比任何财产还要宝贵的精神财富:那是一种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廉洁奉公、不畏强权的精神与坚守。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有50多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留下的宝贵财富!这财富如同金子般熠熠生辉,我将会把这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发扬,代代传承,永不停息!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 靖(四川省芦山县作家协会)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