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大地的恩惠

作者:刘鸿伏 来源:《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25日 15版) 发布时间:2022-03-25 21:40:03 浏览次数: 【字体:

刘鸿伏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25日 15版)

山和水是有滋味的,品它们的滋味可以用心,也可以用舌尖。

苏东坡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清风与明月毕竟过于浪漫。山野苍茫,流水汤汤,自然生万物,万物各有用处,山和水才真正是人类用之不竭的无尽藏。山里、水中的物产让人在饥荒年月度过生死关口,让人在温饱富足时品出野的味、雅的味,这是大地的恩惠。

真正懂山的味道与水的味道的,还是那些生活在山里和水边的人。

山里好吃、能吃的很多,如蕨、笋、菌之类,它们自古就是乡村人家餐桌上的美味,普通也普及。而记忆中却总有一些更特别的东西让人回味。

初春,山野如桌。

春食野胡葱,是南方乡间不变的传统。野胡葱与菜园里种的葱应是同科同类,但野胡葱的叶片细长如吊兰叶,茎秆肥白。初春小雨如酥,土地像发酵的面包。当其他植物还只是小心翼翼地冒点尖、芽,打探一下春消息,野胡葱已经从泥土里冒出头来,在温煦的春风和细如丝缕的春雨里亭亭玉立。野胡葱有一种特殊的清香,非家葱可比,因香味奇异,多用来调味。野胡葱爆炒山羊肉,佐以山椒,过去只有贵客才可以享用。一碗苞谷烧或米酒,就着野胡葱炒山羊肉,味觉忽淡忽烈,妙不可言。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乡间贫寒,食物奇缺,野胡葱通常只能缺盐少油地清炒当下饭菜,即便如此,这道菜也不亚于富贵人家的珍馐美馔。

刺桐树上初生的嫩芽也是一味极妙的野菜。初春,杂花生树,草长莺飞,那山野间遍生的老刺桐的光杆上魔术般变出一簇簇肥嫩的叶芽。一棵刺桐只生两三簇,一簇三四片嫩叶。采摘老刺桐嫩芽比挖野胡葱难些,因为它遍身是刺,需小心翼翼地用弯镰将刺桐勾成一定弧度,再用小剪刀剪下嫩芽叶。这嫩芽叶要先焯水,再清炒,口感嫩滑清香,比家里炒的其他菜蔬都好吃。刺桐这种东西令人望而生畏,谁也不会想到它的嫩芽叶如此美味,人不可貌相,树亦不可貌相。吃刺桐芽叶的时间极短,大约十天。春天万物生长迅速,十天后,嫩芽便散开,变成树叶,味道渐涩渐苦。

在春天里,有几种花也可以用来做菜。

一种是野栀子花。这是野外生长的一种大叶栀子,暮春之际盛开大朵洁白肥厚的花朵。此花不仅几里外可闻到沁人心脾的清香,更让人快活的是可以清炒来吃。从山上摘下大朵大朵的栀子花,在泉水中冲洗后下锅,见油便爆响连连,瞬间满屋香气。栀子花洁白肥嫩成朵不散,起锅装盘,一家人围桌而坐,分而食之。入口肥润而鲜嫩,清香充溢口鼻,直透脑门,有无法言说的妙味。

桃花也可食。桃花盛开时,遇春风春雨便飘落如雨,所谓满地落红。乡村人家将一张细篾织的竹垫放在桃树林中,一夜过后,便有满竹垫的美丽桃花了。用小篓收了花,在山泉、瀑布前冲洗干净,然后回家在火塘里架起柴,拿出大瓦罐,罐内放入清水、糯米、红枣,炖煮约一个时辰后揭开罐盖,放入小篓中的桃花,再盖上盖,小火慢炖约半个时辰。开罐,盛碗,香气弥漫,让人食指大动。桃花粥口感香滑,味觉奇异,还可以养颜生血,是抗衰老的奇方,入了古人养生食谱的。南方极少数地方保留了这种吃桃花粥的习俗,多为长寿之乡。

春天山野间能吃的东西太多了,更多的是随摘随采随吃。

南方乡村喜栽油茶树。油茶树的花朵似大栀子,一眼望去,满山野的白色茶花,在烟雨中呈现一种极悦目的美。奇妙的是,油茶花之间夹生着一种叫“山茶泡”“山茶耳”的美味。它们是山茶嫩叶在生长过程中发育而来,嫩叶极肥厚,水分充足,有些形似泡泡,有些形似人的耳朵。“山茶泡”“山茶耳”吃起来很甜,用牙咬住,有一股自然的清香,是苦日子里极其珍贵的关于“甜”的味觉体验。

还有一种形似小草莓的“刺泡”,是更易获得的山野美味。它们遍生山野、溪涧边以及田头地角,早春开小白花,暮春即结“刺泡”。“刺泡”远比草莓小,形状似小纽扣,色泽艳红,多汁,甜中夹杂一丝酸味,极解馋也解渴,取之不尽,是大自然赐予孩子的礼物。

春天的南方,烟雨迷蒙,天上鸟飞,水里鱼游。

春水在雨丝风片中悄然涨了,山涧、小溪,都漂着花瓣。桃花流水,如落霞,如彩雾,美了流水,也香了流水。桃花水一涨,乡村孩子就忙开了。

发桃花水的季节约在暮春。此时水里的鱼叫桃花鱼,肥壮生猛,半斤左右。山溪的水是冷水,长不出大鱼。溪里的鱼由山泉水养大,肉质紧而嫩,鲜而甜,非河鱼、塘鱼可比。

孩子们从家里的阁楼上找出渔具,二三人一伙。那是一种叫“鱼喇叭”的家伙什,竹质,细篾织成,形状像一个大喇叭。孩子们将溪水里的大石头拢在一起,在缺口处将“鱼喇叭”固定好,只等第二天早晨去取鱼。

吃桃花鱼,也是有讲究的。春上山野间生有一种野生的紫苏,极清香,是上佳的调味品。将鱼虾清洗剖杀后,炸、煎、烹、焖,再撒点红辣椒、紫苏。紫苏紫、辣椒红,鱼虾炸得金黄,汤色洁白,色香味俱佳,是乡村的春天最奢侈的美味。

“春水发,有鱼呷(吃)”,“桃花落,泥鳅多”。

“桃花落”,是指暮春时节。水田与田沟里的泥鳅、鳝鱼、田螺,经过长时间休养生息,生长快速,已养得膘肥体壮。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稻田里只打点石灰,积的是有机肥,所以生长着好多泥鳅、鳝鱼和田螺。乡间春夜,蛙鼓响,火把明。泥鳅从泥里出来透气,遇了亮光,便一动不动地待在水里。孩子们分工合作,只需一两个小时,就能抓到满篓子泥鳅、鳝鱼。

泥鳅、鳝鱼和田螺,吃起来有一点泥腥味,为了去掉那泥腥味,母亲们各有绝招。有一些作料可以去味,如姜、葱、紫苏、水芹菜,还可以用柴火熏制,制成腊味的泥鳅、鳝鱼,冬天用山椒爆炒,算得上佳肴。

姜丝焖泥鳅是一道美味的农家菜。先将泥鳅养三五天,吐净泥沙后剖杀,下锅油炸或油爆,之后放入生姜丝、花椒,再爆炒,然后加入清水,盖锅盖,文火焖,香气四溢时,起锅上桌。

泥鳅钻豆腐更是乡间至味。大火生起,锅中倒入茶油,待油半沸,将自家磨制的大块豆腐轻放入锅,不翻动。一分钟后,以极快的速度将泥鳅放入锅内,同时捂上锅盖。此时,烈火烹油,泥鳅迅速钻入豆腐中。待豆腐全熟,泥鳅也就熟了。这道泥鳅钻豆腐是乡间的农妇发明,后来成为一道名菜。

而田螺,多同姜、葱、辣椒爆炒,鲜、香、辣。至于黄鳝,制作又别于泥鳅,以爆炒或和黄瓜炖煮为佳,营养丰富,多食强身。

山里、水中,都生长着春天的味道,这味道充满情趣与野趣,也是童年的味道。生机勃勃的大地,永远以无尽的馈赠,养育每一个生命。我们都是春天和大地养大的孩子。

来源: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25日 15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