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艺术】不朽的心碑——展现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精神的大型乌木根雕艺术品《心碑》创作记‖李靖

作者:李靖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5-13 17:55:48 浏览次数:623 【字体:

不朽的心碑

——展现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精神的大型乌木根雕艺术品《心碑》创作记

李 靖

杨力营,艺名杨三,80后,第八届“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

也许出生在武术之乡河北沧州的缘故,杨三粗犷的外表与气宇轩昂性格,或多或少流露出侠骨柔情的影子。从小对根雕艺术的痴迷,博览群书后的沉淀,业精于勤遍访名师的磨砺,虽成名于年少,却内敛谦逊,厚积薄发,不觉间,大师的儒雅与气韵浑然一身。

杨三在雕刻中

也许和“山”“三”二字有缘。“山”从他乡来到芦山,扎根芦山,将根雕的血脉融入芦山,把最美的青春献给了芦山。“三”开了个根雕店,起名《三根演艺》。顾名思义本人是个“三国迷”,也是个“雕根者”。

杨三在雕刻中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遭受8.0级强烈地震。山河变色,地动山摇,房屋垮塌,百姓哀嚎。从那天起,这个普通的山区小城,瞬间牵动着数万万同胞的心,山川破碎,人心凝聚,真情横溢。第一次经历地震的杨三,很快就从惊慌失措中平静,并与全国同胞的心聚在了一起,关注着灾区。一个灾民,一个士兵,每一张揪心的照片,每一段落泪的文字,每个现场直播肝肠寸断的画面......虽眼泪婆娑,但被灾区民众表现出的无所畏惧的信念与决心,大家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前仆后继共同面对灾难与困难的勇气感动着,温暖着。

《心碑》大型根雕1号作品: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勇的中国人民(杨三 创作)

《心碑》大型根雕2号作品:多难兴邦(杨三 创作)

此时此刻,杨三的内心就两个字“感动”。是人间真情,用鲜红色彩涂抹了生命的蔚蓝,是爱的激情,融化了坚硬的山石。为了祭奠逝去的遇难者,为了感谢关爱灾区的民众,更是为了告诉劫后余生的同胞,家没了,你们还有13亿人在帮助支持,凤凰涅槃浴火归来,重建家园指日可待。杨三用自己的特长,去构思,去雕刻,用雕刻作品真实地还原抗震救灾中每一个感天动地的瞬间,讴歌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

《心碑》大型根雕3号作品:生死救援(杨三 创作)

《心碑》大型根雕4号作品:浴火生 众心齐(杨三 创作)

从构思设计,寻找材料,动手雕刻,到《心碑》大型根雕作品最终完工,前后历时三年半时间。创作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有多少困难、多少艰辛,还有多少曲高人寡无尽的孤独。杨三,如同经历了一场震撼心灵的“长征”后,历经劫难,破茧成蝶后铸成心中不朽的丰碑。

《心碑》大型根雕5号作品:温暖满人间(杨三 创作)

《心碑》大型根雕6号作品: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杨三 创作)

2012年4月29日至5月12日,在北川新县城巴拿恰商业街,《心碑》大型根雕展引起全省乃至全国轰动,吸引了众多当地百姓、游客、媒体的目光。这是世界上唯一以根雕艺术形式的纪实手法,表现“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从抢险救灾到灾后重建全过程的大型系列乌木根雕艺术品。

2012年,北川新县城巴拿恰商业街《心碑》大型根雕展现场

《心碑》乌木根雕作品大气磅礴,雄浑震撼,将乌木雕刻发挥得淋漓尽致。该组根雕作品全部用名贵、稀有的乌木精雕而成,共8件,最重的7吨,最轻的3吨,以“5·12汶川特大地震”为创作背景,从地震发生时的“生死救援”,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勇的中国人民”“多难兴邦”“浴火生众心齐”“温暖满人间”再到“艰苦奋斗重建家园”,最后是“感恩祖国”,整组作品从细节入手,刻画宏大背景。

2012年,杨三在北川新县城巴拿恰商业街《心碑》大型根雕展现场介绍根雕作品

作为地震和灾后重建的亲历者,杨三希望用雕刻方式、用艺术的手法来展示经历、让后人永远记住这段历史。杨三多侧面地撷取地震发生前后的经典场景,通过不同的雕刻艺术手段和表现方式,生动地刻画人物,深情地描写感情,深刻地挖掘人性,真诚地表现了人在灾难面前的生死观、道德观、爱情观和价值观,塑造出令人难忘的群体形象。

《绵阳晚报》对《心碑》大型根雕作品的报道

其中最大一件“艰苦奋斗、重建家园”作品长9.7米,高2.2米,重达7吨,共有28个人物。主要描述灾后重建中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这里的很多场景都是真实还原再现。

《心碑》大型根雕7号作品:艰苦奋斗 重建家园(杨三 创作)

《心碑》是13亿人凝聚在一起的心碑,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朽的丰碑。

杨三放下《心碑》的荣誉与辉煌,空杯归零,重新投入对文化艺术境界的探索。经过无数次斧凿敲打,势必要将在芦山沉睡千年的金丝楠乌木唤醒,倾心地去聆听它为我们讲述那段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历史!

《心碑》大型根雕8号作品:感恩祖国(杨三 创作)

杨三常说:“对于很多艺人来说,平生未能有一件作品让自己满意,而深感遗憾,又何来流芳之说?然笑谈千年,雕塑万古,亦是大菜。千古云烟,化于根上,亦能下酒,在风烟俱静的日子里,足以慰平生,荡心田。”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靖(四川省芦山县作家协会)

供图:杨力营(艺名杨三,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