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寻找东女国》>详细内容
2021-06-29 14:06:21

王怀林 ‖ 《寻找东女国——女性文化在丹巴到泸沽湖的历史投影》 二 横断山——人类学秘境故事

作者:王怀林 来源:《寻找东女国》 发布时间:2019-07-02 15:13:29 浏览次数:593 【字体:

王怀林著《寻找东女国——女性文化在丹巴到泸沽湖的历史投影》2006年9月由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经作者授权,“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及“四川省情网”自6月22日起连载,以飨读者。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寻找东女国—女性文化在丹巴到泸沽湖的历史投影》,2006年9月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民族出版社书影

这一“走廊”不仅为古代族群的迁徙提供了天然通道,其高山大谷的阻隔,也为这些南下北上、西来东往的族群在此融合、分化和停留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留下众多的人类演进“活化石”。

“走廊地区族群源流和演变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为人类学研究提供了众多的课题和极好的场所。

其中,母系文化的发展变异和广泛遗存,包括母系文化、生殖文化、女国文化和女性文化作为走廊文化的一个范本尤为完整和珍贵,具有多方面的研究意义。”

横断山―人类学秘境故事

青藏高原东缘地区是一个异常独特的地理单元。它地处我国横断山系的高山河谷地区,在这一地区,从西向东分别排列了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六条自北向南流淌的大河,这些河流犹如一把把利剑,在崇山峻岭之中开辟出一道道急骤下切的深沟峡谷,从而形成了该地区最具特点的地貌形态——即主要呈南北纵列的山系与无数深 沟峡谷。青藏高原的地势同时又具有西高东低的特征,它在东西方向上是由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逐步下降。以上两大地理特征导致这一地区的古代族群自古以来南来北往,东西交错,频繁迁徙,成为一个熙熙攘攘的民族大走廊。这一“走廊”不仅为古代族群的迁徙提供了天然通道,其高山大谷的阻隔,也为这些南下北上、西来东往的族群在此融合、分化和停留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留下众多的人类演进“活化石”。

幽深的横断山峡谷(作者 供图)

以今日的眼光看来,这一自成一体的独特地理单元形成的天然“走廊”,由于河谷深切,高山雄峙,地貌复杂,不仅造就了举世罕见的自然景观:如童话世界九寨沟、人间瑶池黄龙、冰川公园海螺沟、蜀山之王贡嘎山、香格里拉之魂稻城亚丁、三江并流等,由于高山阻隔,交通不便,客观上也使这里的生态历经数万年而保留了古老的原始形态,加之这一地区独特的地貌和立体气候使这里成了世界有名的“动植物宝库”、“南北动物走廊”和“物种中心”,而且森林覆盖面极广,成为我国几大主要林区之一,在当今工业文明肆无忌惮的侵蚀下,这里成了一个动植物的天堂和乐土,是一个论规模和丰度都世所罕见的天然“自然博物馆”。

横断山群峰(图片来自网络)

蜀山之王贡嘎山(作者 供图)

更为重要的是,其灿烂夺目、底蕴深厚、神秘奇特的历史文化极为丰富:这里不仅有数十个民族杂处,几十种语言并存,还包括众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三岩戈巴的父系氏族到扎坝走婚大峡谷、泸沽湖摩梭人的母系氏族遗存等多种人类社会演化形态,以及多种宗教并存和绚丽多姿的服饰、饮食、建筑、人生礼俗文化。在这里,不仅产生了羌族、藏族、彝族、纳西族、傈僳族等众多民族,古蜀文化、氐羌文化、百越文化、百濮文化相互融合,在此形成了具有本土特点的藏文化、彝文化、汉文化和纳西东巴文化等。

藏传佛教僧侣(作者 供图)

对横断山民族走廊地区的称呼,19世纪的英国人戴维斯曾形象地称作“印度与扬子江之间的锁链”,国内则有“氐羌走廊”“汉藏走廊”“川西民族走廊”“藏彝走廊”“半月形文化传播带”等多种称呼,从不同角度概括其特点。对其中众多族群的来源、演变,以及表现出的丰富形态和典型意义,有人将其概括为“石棺葬文化带”“牦牛文化带”“笃苯文化带”“母系文化带”“猪膘文化带”“重屋文化带”“藏缅语多元文化带”等,并因此成为一个保存完整、内容丰富、神秘奇特的人类学“秘境”和“宝库”。

横断山之虹(作者 供图)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走廊地区由于自古以来就是族群迁徙的走廊,文化交融与隔绝并存的特征十分明显。

该地域的地缘特征是文化的基础。如果只是纯牧区,由于游牧民族的快速流动性,势必使该区域的文化更为统一。但恰恰由于该走廊中高山大谷的分割,造成半农半牧的经济形态,于是不断的流动与隔绝同时并存,乃最终促成了“走廊”中极为丰富、复杂历史文化的形成,形成了一个天然巨大的自然博物馆和人类学宝库。它既封闭又开放,既古老又年轻,独特的自然地貌和历史民族的来来回回,加之距离强大的吐蕃政权和中原政权较远,政治上多采取“多封众建”的管理方式,土司林立,各行其是,不仅使其山河壮丽,也孕育出不同凡响的民族精神和独特的人文风光。

雅砻江—女性文化之江(作者 供图)

由于高山峡谷的阻隔,虽然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封闭,但从文化的角度看,反而使得人类演进不同阶段的母系父系文化、部落及部落联盟文化等众多人类“活化石”能够保存至今,这对我们研究社会演进、发展有重要启示和作用。还有嘉绒、木雅、扎坝、鱼通、道孚、西番、查加、瓦须等古族群,成为一个人类学宝库;由于境内六江并流,又使之自古以来成为一个民族迁徙的走廊,使得本土的卡若、中路文明,以及外来的大石人、羌人、石棺葬人、蜀人、吐蕃人、西夏人、蒙古人、满人、回族人、汉人乃至西方人及其血统、文化不断进入这一地区,在不断冲突和交融中得以进化和升华,如丹巴的古碉、建筑和服饰,以及不同风格的文学艺术(如驰名中外的康定情歌就是藏汉结合的产物)。

丹巴姑娘(图片来自网络)

语言是表明族源关系最有力的证据之一。近人研究指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约30余种语言,分属藏语、彝语、羌语、景颇语和缅语支,他们的语言有许多相同或相近的地方。包括今天并未划为单一民族的木雅、扎坝、嘉绒、道孚等族群语言,其中不仅自成一体,又互有影响。比如美国人洛克在《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中也指出,纳西族的语言与党项羌的语言就有40—50%的亲缘关系。

其他社会习俗方面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也是十分明显的。如建筑艺术汉族建筑的歇山式屋顶、飞檐、斗拱、藻并、硫璃瓦等被不少的藏族建筑所采用。在绘画方面,汉式绘法对藏画的影响尤其大,如著名的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所创的“噶日”画派,也是在黑帽系十世噶玛巴却英多吉川大力吸收汉地画派的一些技法後,“形成与汉地画相接近的绘画新风格”,尤其在花木、房屋等的绘画方面借鉴汉画甚多。

藏传佛教圣地贝子庙(图片来自网络)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各种流派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所论述并为之定义的部落,通常是人类社会发展阶段早期的即国家产生之前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而我们现在所谈的藏族部落,不仅已跨入阶级社会的门坎,而且已经发展到封建社会的历史阶段(尽管程度各地不甚一致),已经是在国家行政管辖之下的、带有一定封建性质的社会行政组织,与原始社会的部落形态已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不过我们还是应该看到,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藏区各地的部落还程度不同地残存着人类社会若干早期社会组织(包括血缘部落、地域部落、部落联盟)的历史痕迹,这些部落组织形式实质上是地域部落(亦即地区部落、地缘部落,也有人称之为早期国家)延续到阶级社会中的残余形式。

高原那湖(作者 供图)

总之,走廊地区族群源流和演变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为人类学研究提供了众多的课题和极好的场所。

关于走廊的研究现状,由于史料的缺乏和考古学的局限,目前尚存在诸多不足:从族源上侧重南北交流而忽视东西沟通及本土文化的研究,如占主导地位的北来“泛羌说”;从时间上侧重吐蕃以后及近代研究,忽视史前及当代面临的课题;从方法上侧重个体族群研究,忽视各族群的联系、演变及现代人类学的方法和视野。随着研究深度和史料的增加,如敦煌古藏文写卷材料的运用,以及考古学的最新进展,如营盘山考古发掘及蜀文化脉络的逐渐清晰,我们已能从更广阔的时空和更科学的方法来把握这一文化的总体面貌。

其中,母系文化的发展变异和广泛遗存,包括母系文化、生殖文化、女国文化和女性文化作为走廊文化的一个范本尤为完整和珍贵,具有多方面的研究意义。

当然,要能使之更加清晰,尚需要人类学家更艰辛的田野调查和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

现代文明随着高速公路迅猛地进入这片古老的土地,各族群的传统文化——那昭示人类 历程的足迹——也随之迅速地消亡。为了更好地认识人类自身,有必要对正在飞速变化、行将消逝的各类传统文化,作抢救性的记录;为了使这一地区经济尚较为落后的人们能够尽快品尝现代文明的成果,有必要将其丰富的资源予以展示和转化,以惠斯地之民。

(未完待续)


来源:《寻找东女国》(王怀林著),2006年9月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作者:王怀林

配图: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来源: 《寻找东女国》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