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10-26 17:54:16

【“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动”征文】李美艳 ‖ “战疫”保卫战

作者:李美艳 来源:江苏丰县孙楼中学 发布时间:2020-02-08 11:52:22 浏览次数:436 【字体:

编者按 2020年新年伊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 四川全省上下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迅速投入驰援武汉防疫抗疫、加强防控阻止传播的防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扩散的“歼灭战”。 为充分展示宣传四川社会各界在疫情防控斗争中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凝聚同舟共济、科学防控、共克时艰的强大精神力量,同时,留存史料,以资借鉴,2月2日,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发布《关于“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动”的征稿启事》,面向社会各界开展“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动”征稿活动,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征文专用投稿邮箱:59890114@qq.com,截稿时间:疫情结束后十日左右)。今日起,“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四川省情网陆续发布部分征文作品,敬请关注!

“战疫”保卫战

李美艳(江苏丰县)

前些日子大家还在关注中东局势,怎么也想不到,一下子,在我们这边都戴起了大大厚厚的防毒口罩。我曾经扬言不戴,但是终于也戴上了口罩。很闷很闷,觉得好像戴上了防毒面具。

我的口罩是朋友送来的。他远远地从城南赶到城东,一进门把装着消毒液和口罩的塑料兜放下就要走。他不敢坐也不敢走近了说话,因为都说“战疫”是近距离飞沫传染。本来是我很好的朋友,本来是一片诚心来送应急的防毒用品,本来我擦好了桌子摆好了巧克力等他来坐坐的,偏偏他好像来放置病毒那样局促不安拔腿就走。

世界在这一刻,全变了。不能聚会,不敢笑谈——产生近距离飞沫怎么办?有个女孩在街上走,脸上戴个大口罩,手上举着一炷香。有老年人和朋友在电话里聊天,忽然想“战疫”会不会顺着电话线传染?于是换了“手机”再打。在非常时期,什么荒诞的想法都可能产生,什么不幸的意外都可能发生。

全变了。思维方式、行事规范、生活状态。我本来多么想去云南,亲身感受少数民族的春节,我本来正全力以赴地呼吁规范加油站的位置,预防突发性灾难事件。我本来还有很多很多的“本来”。

人们永远对失去的东西才觉得宝贵。原先自由自在地逛商场、去“血拼”,去感觉买二百返一百的快感,这一切多么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但是,“战争”爆发了。突发地,叫人措手不及地。好像是外星人派了新型冠状病毒想屠杀地球人。新型冠状病毒看得见我们,我们却看不见它。新型冠状病毒在暗处,我们在明处。新型冠状病毒在进攻,我们在防守。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从根本上杀死一个人,但是我们目前还不能从根本上杀死新型冠状病毒。

春节假期,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题目赫然——《中国:“战疫”狙击战》。《新闻调查》连续打出每一天“战疫”的数字。怎么会想到我们不久前还在关注中东局势,我们自己已陷入了一场武汉保卫战、温州保卫战、河南保卫战……每一个城市就是一方阵地。我们要把守住每一个关卡,检查每一个进出的人,好像当年手持红缨枪守在村口的赤卫队员。

这是一场祖国保卫战!

《新闻调查》的记者走进武汉收治“战疫”病人的定点医院协和,长长的过道两旁是一个个病房。我的心提了起来,我才知道很多医务人员是自己报名要求到“战疫”病房来的。来做什么?服务?工作?不,这些词都太轻了。来奉献?不,这个词用得太多,已经磨损了原有的光泽。医务人员是来尽职的。好比那些在中东战争中牺牲的各国记者,他们也只是想尽可能抢到最新闻的新闻,只是尽职。

2020年1月24日,除夕,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隔离病房,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左)与病情好转的患者黄淑丽互道新春快乐(新华社发,图片来源:成都日报)

责任!面对这场保卫战,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责任的:不传染别人,不被别人传染,不使别人被传染,不让被传染的人离我们而去。率先和新型冠状生死搏斗的医生钟南山,说他就是要探索这个未知领域。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这个看不见的敌人,全世界的科技力量正在集结起来。当然,人类经历过多次和传染病的斗争了:霍乱、鼠疫、天花、流行性出血热、结核病、爱滋病、流感、非典等,每一场斗争以后,都是用生命换来,向自由的又推进一步。

自由呵!我们曾经那么自由地呼吸,记得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人冬天都戴口罩。白天戴着口罩去看大字报,夜晚戴着口罩去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总理。那时寒风凛冽,那时不能自由呼吸,那时我们付出了多大努力,才有了改革开放年代的自由呼吸。我们到各地开会、参展、采访、旅游,世界变小,天涯咫尺。但是一下子,人与人之间最好保持两米以上的说话距离。面对面的人都戴着口罩,都尽可能远距离,而且都尽可能只用电话对话。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说“不见不散”?

这是一场疫情阻击战!

央视记者穿着连体防护服、戴着口罩和眼罩走进病房,我跟着他看到了病床上躺着的“战疫”病人。我的感觉,好像第一次从电视上看到中东战争实况那么吃惊。因为,“战疫病人”这四个字离我们这么近又这么远。因为,虽然天天听“战疫”,但并没有见过病人。这位病人说,是医生把她“从死神那儿抻回来的。”一个“抻”字,道出了医务工作者的精神和力量。医务工作者和新型冠状病毒争夺生命,看谁抻过谁了!只有把每一个细节都想到了,把每一个环节都抓紧了,死神方肯却步。在这场生命争夺战中,任何一处的懈怠都将付出多少生命的代价。

央视记者问“战疫”病人,出院后最想做什么?病人感叹道:出院后想做的事太多了!这次得病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

人在战争时期,总是想着战争以后,等和平来临以后,可以做什么什么什么。以前看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常常有“红孩子”一脸畅想地说:到那个时候呵……如果有一天,世界上没有了新型冠状病毒,或者得了新型冠状病毒就如得了伤风感冒,只要随便吃粒药睡个觉就好了,到那个时候呵……

战争改变一切,战争压倒一切。赢得这场战争,就是千秋功臣。想到那些在这场战争中付出的生命,为了“那个时候呵”,为了“那个时候”,所有的电话里传递着同一个声音:保重!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美艳(江苏丰县孙楼中学)

来源: 江苏丰县孙楼中学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