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10-26 17:54:16

【“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动”征文】 李淮 ​​‖ 春天,德阳的白衣天使

作者:李 淮 来源:德阳市散文学会 发布时间:2020-06-03 17:08:40 浏览次数:613 【字体:

春天,德阳的白衣天使

李 淮

值守在德阳市新冠肺炎定点治疗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们,践行着中国医生的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没得事,这个事情我来解决,不着急哈”“好的,我们多关心病人,这个特殊时期与家属分离与外界隔离,在这里治疗是挺不容易的。”洪亮的声音,在病区病房休息区不断响起。在德阳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陈皋,承担起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他作为感染性疾病方面的专家,关键时刻走在疾病救治的第一线。从元月24日收治第1例新冠肺炎患者,到2月21日共有18例患者在院治疗,他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压力有多大,一般人不能想象。时间过去了一天又一天,还没有1例患者治愈出院,作为主管医生,他,怎么办?他以轻松而淡定的话语引导大家,让医护人员紧张的心情得以舒缓;他敞亮的喉咙、话语里的大气,不但给医生护士们打赢这场战役带来信心,也让患者看到了治愈出院的曙光。

2月17日,德阳市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阮某治愈出院。好消息通过德阳媒体人报道,在短时间内飞快传开,压力山大的陈皋和医生们松了一口气。截至3月7日,德阳共有18例患者治愈出院,其中年龄最大的74岁,最小的46天的小婴儿,是迄今为止全国年龄最小的新冠肺炎患者。“清零”背后,是白衣战士们44天的坚守与战斗!

谁不爱长发飘飘?谁不愿秀发及腰?谁不想红妆妖娆?护士姐妹们,为打赢这场战役,为穿脱隔离服戴头盔护目镜方便,好些人剪掉了自己一头黑色长发,好多人一天到晚防护服套装穿身上。

护士长刘建英从接到筹备定点医院的任务就忙开了,储医疗物质、备专业人力、梳工作流程、定岗位职责、设岗位分类……驻扎医院,连与家人通电话的时间都很吝啬。闺蜜怕她惦记家里分心,帮她给她的父母打电话,说家里有什么事情要做就叫自己。父母接了闺蜜电话不放心,以为刘建英被隔离,赶紧打电话问情况;老爸打电话,老妈还不听父亲转述,非要自己给女儿说几句才算相信女儿是上班去了。说起自己的爸爸妈妈,刘建英忍不住流眼泪,她努力忍着仰头看天不让眼泪掉下来。见到她的时候,发现她消瘦了一圈,我打趣到:“刘老师,你咋个头发短了,人也苗条了,用的啥子减肥药?”刘建英笑:“我又何尝不想留长头发?但我爱红妆也爱武装,我是感染科人又是党员,我不上战场哪个上战场?苗条了好,做事情跑得快。”

曾仪,2003年“非典”时期担任传染科护士长,2009年H1N1甲流时担任医院治疗甲流分院病区护士长,经手了德阳市第一例霍乱患者、第一例甲流患者。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她全力冲刺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临近退休年龄早从临床一线岗位退下来的她,面对新冠肺炎的肆虐,凭借自己在传染科防治工作中的丰富经验,承担起定点医院疫情防治指导工作。每天早上8点准时到岗,晚上九十点才归家。“论体力我不如你们,论经验你们不如我!”这是曾仪对护士们说的话。她用多年的临床防护经验指导大家,这样“要不得”,那样“没有对”,碎碎念的她,把稳防护指导关卡;她的热心肠大嗓门快人快语,是姐妹们最好的生命保障。不过,就连身边的姐妹们都未必清楚,她身体并不是很好,2019年10月刚做了脑动脉瘤手术;年逾九旬的老母亲病情严重住进了ICU……

护士都是姐姐妹妹,巾帼不让须眉,女人的温柔与无微不至,是须眉男儿不具备的优点。但现在的护理战线上,有了男子汉。热血男儿在病区在病房在病床前,一样心细如发,一样做平凡而琐碎的工作。他们的优势在于,更能在关键时刻,迎着困难上,踩着艰险走。

“90”后的蒋凡,穿上白大褂还不到5年时间,但在今天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义无反顾走在战场的最前面。大年三十,是蒋凡在临床一线度过的第四个除夕夜。今年的除夕很特别,没有热热闹闹的年味儿,新冠肺炎在全国人民中间成了最热门的话题。

蒋凡大年三十上班到急诊科,接通知说,德阳市中江县有1例确诊患者需要他去接回来。这是德阳市第1例确诊患者,想来应该有紧张情绪或有几分害怕的心情,毕竟这是新的疾病,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疗,传染性那么广泛那么强烈,好多人听见这个疾病的名字就想要退避三舍。蒋凡没有这样想,作为医务工作者,作为男护士,关键时刻,我们不上谁上?

在这之前,他找过科室护士长报名参加援鄂医疗队,虽然没有成行,自己却暗下决心,在后方工作也要做好点点滴滴。没有想到,这样快就有患者需要自己去接受转运。

负压救护车、防护用品、药物器械,一应用具准备完毕。蒋凡穿戴上防护服,护士办公室墙上的电子钟时针指向中午11点,午饭肯定是吃不上了,护士长趁着他的口罩还没被污染,拉下他的口罩,将一块巧克力塞进他的嘴里。这块巧克力很管用,蒋凡不但没吃上午饭,到下午4点才出病房,人哪,早已饿得前胸贴着了后脊梁。

接送患者比较顺利。救护车在路上,蒋凡同车上的感染科副主任舒舒姐说,上次也是我们俩转送病人,就是从我家门口路过的,不过我爸爸不知道,事后我才给他说的。舒舒姐说,现在我也从家门口路过呀,今天还是年三十,家里人都坐在桌子上吃团圆饭我们还饿着肚子。摆谈中,蒋凡知道,舒舒姐的母亲就是当地医院的感染科医生,是一名经历了“非典”战役的“老”战士。蒋凡向舒舒姐竖起了大拇指!不错,两代人都是抗“疫”战士。

回到定点医院,患者立即被送进隔离区隔离病房。蒋凡忙着给患者做基础生命体征测试,遵医嘱量血压、测体温、数脉搏、食指上检查血氧饱和度、抽取静脉血、取咽拭样品送检……整整忙碌了2个小时,下午4点多交接班后才离开病房。脱下防护服,才发现贴身穿的洗手衣被汗水浸透了,摘下头盔,甩甩头发,哟,头发尖尖上都在滴汗水。

2月3日凌晨5点零8分,急诊科一位男护士在这个点记录的日记感动了我。他说:“现在的每一天,对我来说都在肩负着责任与考验。”本地又确诊一名新冠肺炎感染患者,要求德阳市医院立即前去转运至定点医院。接通知时夜深沉人入睡鸟雀归家大地安静。不等组长安排,男护士主动请战:“让我去!”从部队退伍回地方医院工作,他选择了最热爱的急诊科。急诊科的工作充满紧张、热情、挑战、生与死的考验、速度与力量的挑战!在部队他喜欢的军旅歌曲《当那一天来临》,歌中唱道:“当那一天真的来临,放心吧祖国,放心吧亲人,为了胜利我要勇敢前进。”他始终铭记入伍宣誓的五个字:“时刻准备着!”热血男儿汉,病毒都滚蛋,危险时刻,他毫不犹豫说“让我去!”

洗手衣、隔离衣、防护服、口罩、眼罩、面屏、头盔,穿戴完所有的防护用具,护士长检查再检查、叮嘱再叮嘱:“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

这不是第一次出征,不是第一次转运新冠肺炎患者,但护士长仍然会在每一次临行前检查、提醒、嘱咐。是的,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做好本职工作、救死扶伤,践行人道主义。

转运患者顺利结束,是凌晨4点52分,东方微微有桔红色的晨曦显现。在脱下防护服装的那一刻,他再次拿起救护车消毒流程表核对,确认消毒时间和顺序无误后,才安心向急诊科走去。

虽然是凌晨,他还是给科室护士长编辑了一条微信:“患者已安全送至定点医院,相关洗消妥善完成。”“今天下班好好休息,辛苦了。”护士长秒回了微信信息。爱,平平淡淡,却践行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之中。看见这条秒回的信息,关怀的话语温暖着他,嘴角上扬,他,笑了。

是的,为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多少人夜以继日、日以继夜,努力工作、工作努力……岁月静好,就是他们的白天黑夜、他们的付出呀!

(作者系德阳市散文学会副会长)

 

来源: 德阳市散文学会
终审:谢灵慧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