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10-26 17:54:16

【“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动”征文】朱军 ‖ 宅家感悟亲情

作者:朱 军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8-20 17:12:08 浏览次数:765 【字体:

征文启事:见《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关于“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动”的征稿启事》

投稿邮箱:59890114@qq.com

截稿时间:疫情结束后十日左右

特别提示:征文应为原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同时,请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他公众平台发过的文章。

审核通过后的作品,均在四川省情网“‘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动’征文展示”专栏及“方志四川”头条号发布(关注“方志四川”头条号即可查看)。因微信平台文章发布数量所限(每天最多发布8篇文章),择部分征文作品在“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人民号、澎湃号、头条号、搜狐号、企鹅号)发布;择优在《巴蜀史志》杂志发表,并收入正在编纂的《四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录》一书。  

宅家感悟亲情 

朱 军

“凌寒冒雪几经霜,一沐春风万顷黄。映带斜阳金满眼,英残骨碎籽犹香。”每每到了万花重开带来春光的时候,就想起孙犁的这首诗。看油菜花竞相怒放,自始至终的黄着,仿佛把阳光沉淀下来,沉淀在薄薄的花瓣上,春风乍起时,抖落了一身的金黄又随着风翻滚起来,一层又一层,奔向远方。

油菜花(图片来自网络)

我在想,如果不是因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我应该在这惬意的春光里,做一个追逐嬉戏的少年,狂热地奔跑在这片孕育着希望的土地上,享受着“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欢乐;择一片静寂的油菜花地,毫无顾忌地躺下,躺在这金灿灿的世界里,把泥土的气息、春的呢喃、油菜花的香酿成一碗丰收的酒,一饮而醉;醉卧在这以天为被、以地为床的天地之间,更醉在儿时的记忆里。

因为疫情,我只能在家里幻想着那样的场景。年前买了几本书,得以打发这甚是无聊的日子。翻开其中一本《纳兰性德词传》,我才知道原来他也会发出“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知音难求的叹息,才知道这样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贵公子偏偏“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纳兰性德是一位文武全才的富家子弟,不但文学造诣很高,还是康熙皇帝的御前侍卫。可惜就这样一个文武全才的人,却英年早逝。30岁便走完了一生的路。

30岁正青春,30岁也正当年。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突然之间我想起李文亮医生,他将无悔的青春永远定格在了35岁;还有因疫情而推迟婚礼牺牲在抗疫第一线的彭银华医生,他的青春仅仅29岁。他们虽死犹荣,值得每一个人缅怀和纪念。英雄虽远行,生命亦犹在!

李文亮、彭银华医生(图片来自网络)

还是习惯早上7点多起床。打开窗,春风裹着泥土气息进入鼻腔,顿时心旷神怡。然后打开手机或电视,多么希望那些不停跳动的数据只是一些简单数字就好,多么希望我们的抗疫卫士们都能安全回家。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也让我看见了国家的强大和自信,看到了无数抗疫卫士组成的一道道阻挡病毒的钢铁城墙,看到了基层工作人员在寂静的街道坚守时的默默付出,更看见了全国老百姓在大难面前的慷慨解囊。不拜年、不聚会,不仅仅是去遵守一个规定,而是我们与家、与国的一份责任和担当。

每一次大灾大难的经历,都让我愈加珍惜这份亲情。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过后,我毅然回到了家乡这个小城市生活和工作,坚守那份上班住城里周末住乡下的承诺,也更懂得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少年时,亲情是骑在父亲肩膀上看大千世界的快乐,是依偎在母亲怀抱里尽情撒娇的无忧无虑。长大后,亲情是每到节日看万家团圆强忍泪水的阵阵思念。工作后,亲情是父母的担忧和你的无奈。截至目前,我所在的城市——都江堰市还没有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例报告。父母住在远离城市的乡下农村,而我常住在离家20多公里的城市。虽然一个多月未曾谋面,但知道彼此安好,便无挂碍。现在网络的发达让年近60岁的母亲时不时可以和我聊天。虽然我不会像儿时那般和母亲撒娇,但这有声有像的视频足以慰藉母亲的思念之情。

我常常在想,无论是谁在生命的尽头,都不会去追求那些外在的东西,我会做的应该是陪伴,陪伴身边最亲近的人,陪伴最真实的自己。趁时光不老、岁月安好,常回家看看,不要等失去的时候才知道亲情的珍贵。我也深深地相信,通过这次疫情,很多人都会放下手机,从虚拟的网络世界回到现实生活中,看看父母皱纹里隐藏的岁月沧桑,听他们讲讲人生的酸甜苦辣,你会得到很多人生的智慧。所以,请放下所谓的“代沟”,给他们“唠叨”的机会,儿女的相伴大概是他们晚年最大的幸福了。

待疫情结束,趁阳光正媚、春风呢喃,撒开手尽情地像个孩子一样扑向迎面而来的春天吧。我们的身体,会因为这一场受难而更强壮,然而,我们更应该长出来的是一份对大自然的敬畏。愿我们每个人,“死过了”再“重新活”出新的自我,活出更多的爱、善意、温暖和智慧,活出“身心合一”的真、“赠人玫瑰”的善和“天人合一”的美。

作者简介

 朱军,四川都江堰人,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都江堰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青年作家》《四川日报》《成都日报》《都江堰文艺》等报刊。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朱 军(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都江堰市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