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悦听四川>方言志音频>详细内容
2022-03-02 15:41:05

第23集:遂宁话
【方言志音频】《四川方言的来龙去脉》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0-08 18:03:04 浏览次数: 【字体:

【胖娃胖嘟嘟,骑马上成都……】我是成都人,我是广安人,我是南充人,我是内江人,我是乐山人,我是雅安人,我是宜宾人(注:分别代表)

一样的四川人,不一样的四川话。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成都故事广播FM88.2倾力制作 方言文化传承专题节目——《四川方言》,带你回望四川方言千年发展历史,在鲜活接地气的四川方言中感受巴蜀文化独特的魅力。

各位听众,各位网友,欢迎收听《四川方言》节目。我是浩岷。今天我要带大伙儿前往遂宁,听当地人讲遂宁话。

遂宁因东晋大将桓温平蜀后,寓意“平息战乱,遂得安宁”而得名。这里孕育了陈子昂、王灼、张问陶等历史名人,拥有中国死海、宋瓷博物馆、龙凤古镇等人文景观,有“文贤之邦”“东川巨邑”“川中重镇”之称。遂宁,老四川话读“遂xü4(音同“序”)宁”,今天变得与普通话相似,读“sui4(音同“睡”)宁”,这也是方音的“与时俱进”。

桓温平蜀经过图(图片来自网络)

遂宁方言属西南官话成渝片。每一句方言背后都是历史和乡俗。在遂宁,有一种媒人叫“红叶”,有一种豆腐叫“灰猫儿”,有一种绳子叫“索索”,有一种吹牛叫“冲壳子”,有一种吝啬叫“啬家子”,有一种可怜叫“造孽”……。

豆腐叫灰猫儿,有个故事。传说当年张献忠在四川屠杀洗劫后,田园荒芜,人烟稀少,野兽成群,老虎为患,四处危害已经奄奄一息的人群。于是人们避讳“虎”字,连及避讳同音字,豆腐的腐和老虎的虎同音,就换成与虎相像的猫,所以豆腐说成“灰猫儿”。

遂宁方言音节中,n和l不分,f和h不分,平舌和翘舌音不分。在遂宁的安居区拦江镇、分水乡等地,有湖南移民来四川带来的老湘语的存留,当地话把“房fang2子”读作wang2子,“昏hun1头昏脑”读作wen1头wen1脑,“飞机”fei1读作wei1机,“苕sao2尖”读作zao2尖,“大树”su4读作大zu4。

除了声母的区别,普通话和遂宁方言在声、韵、调上的差异也有规律可循。在普通话中带有eng、ing这两个后鼻韵母的音节,在遂宁方言中都读作前鼻韵。在遂宁部分区县,比如射洪人说话也很有特色,“菜籽开花非非黄”。

在词汇和构成上,遂宁方言也有着明显的特征。普通话中形容词往往使用“很”“非常”等副词修饰,而遂宁方言则多用“邦”“非”“溜”“稀”等来修饰,比如“溜酸”“稀敝pie4”。遂宁方言中还常常通过添加“儿”“头”来构成名词,比如“洞洞儿”“城头”等。

方言传递的是文化乡俗,代表的是一个地方的特色文脉。遂宁方言中有不少体现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社会生活文化、地方戏曲文化、习俗文化的词。比如,“打牙祭”这一俗语其实和古代的军旅文化有关,现在说来就是吃肉、加菜的意思。“过场”曾是戏曲中一个术语,但现在这个词有贬义的意思,形容一个人花样多。

同期:扯筋,不是真来扯你脚筋的意思,遂宁人常用“扯筋”形容发生纠纷或者装怪的意思。比如说“你为了这么两角钱,跟别个老太婆扯撒子筋嘛!”就是说为了两毛钱,你和这个老太婆理论发生纠纷就太没意思了。

遂宁话里常常说“古秤gu3 cen4”这个词,形容一个人脾气固执、处事呆ngai2板。“嘿!老师,你莫这么古秤嘛,我进去哈马上就出来了。”这里的老师不是指真正老师的意思,而是一般对人的尊称,和“师傅”的意思差不多。这句话是说,这位师傅你做事灵活一点,我进去一会儿,马上就出来。

遂宁蓬溪老一区的文井、新星、上东、下东等乡的口音和西充、南充西路的口音相同。比如把“天黑”读作“天ha”,“读书”读作“do书”,“六个”读作“lo个”,“客人”读作“ka人”。老二区以蓬南场为中心,中和、三凤、任隆等乡与老三区的象山一带乡村, f、h不分,比如把“风”feng1读作hong1,“荒”huang1读作fang1,“黄”huang2读作fang2,“房”fang2读作huang2,“灰”hui1读作fei1。

遂宁方言里蕴藏着本土文化的无穷魅力。一个方言可能传承一段历史,一句俚语或许代表一种智慧。遂宁方言无疑带给当地人的是一段融合着遂宁味道的温暖记忆,它不仅有着更微妙的情感传递,也在传承着一代又一代的遂宁民俗风情。

结束语:

一样的四川人,不一样的四川话,《四川方言》,让你在鲜活接地气的四川方言中感受巴蜀文化独特的魅力。特别鸣谢四川师范大学周及徐教授对节目的精心指导!更多精彩内容您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方志四川或者故事882。下期再会!

本节目取材于《四川省志•方言志》,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研究所、成都故事广播FM88.2倾力制作,联合打造。

方志四川•音频电台

您还可以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在喜马拉雅FM收听本期音频节目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顾问/审听:周及徐(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汉语言文字学硕士学位点负责人,四川省语言协会副会长,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四川省汉语方言保护工程首席专家)

审稿:周亚欧(四川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生)

撰稿:申 焱 刘 心

主播/制作:李申建(播音名:浩岷,成都理工大学广播电视在读硕士研究生)

统 筹: 陈 奎

制片人:罗 鹏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