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民俗>详细内容

沙马鲁石 ‖ 康巴彝族婚俗文化(二)

作者:沙马鲁石 来源:九龙县地方志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10-30 16:00:40 浏览次数:1817 【字体:

康巴彝族婚俗文化

三、喝订婚喜酒

在喝订婚酒前,青年男女一般由自己的父母或兄弟姐妹带领着,前往由媒人指定的地点,安排两个年轻人互相见面(彝族称席嫫恒)。两个年轻人见面后,如果觉得满意和同意的话,双方打酒喝(彝族称付支咚),以示看中,并由媒人安排何时何地到女方家喝订婚酒的相关事宜。

彝族喝订婚喜酒(也就是喝开亲酒),喝酒时双方都要杀猪看猪胆、胰观。按照传统习俗,先由男方主动到女方家杀猪取胆看,去时男方的兄长、长辈和媒人等要带着酒和彩礼。酒的斤两不限,但至少也要带三五斤,多的可带十来斤(有的地方还要带去一对公母鸡),届时女方家要杀猪或宰羊款待,并查看胆和胰以卜婚事是否吉利。按彝族习俗,看猪的胆和胰,一般来说以猪的胰平展且宽为吉,曲折瘦小的为凶;以猪的胆汗饱满且黄为佳,猪的胆汗黑而枯小为凶。同时男方家要向女方家交纳部分订婚彩礼和钱物(指男方主动向女方提亲者)。

彝族娶媳妇,一般要给彩礼。民间有句尔比尔吉这样说:“买牛不给钱/牛颈没颈使/娶妻不给钱/子孙不健壮/阿妈用钱买/女儿该效仿。”娶媳妇安家或多或少要给一定的彩礼。等送彩礼的人全部到家后,由男方家的长辈负责把新娘的身价钱及彩礼全部支付给姑娘家。这时候姑娘家也要像男方家一样杀猪宰羊,取出胰或胆进行查看,看看是否吉利。当女方家杀了猪或宰杀羊时,须割下肝、胰、肾、四蹄、腿等肉,先用火把它烧熟,然后装在两个木制的盘子里(彝族餐具,专门用于装砣砣肉招待宾客的家用餐具),撒上盐巴,把它平分成两盘,一盘端给客人,一盘留给主人家。主人家在尝肉之前,先将肉端到神柜上供一下再取下来先尝。等主人家先吃后,客人才吃。

在端给客人的另一盘烧肉里,同时还放置有两杯酒(其中一杯是水),连同此时所杀的猪或羊的胆胰一起放在盘里,还放有几包香烟或一把兰花烟,让客人慢慢吸。这当中客人只能喝一杯。如客人喝上了水,那么客人家(男方家)就意味着好;如客人没有喝上那杯水而喝上酒的话,那么主人家(女方家)就比男方家好。在彝族生活中,水象征着财源像流水一样不断地流向女方家,水象征着生命线。因此,凡是懂规矩的接亲者在选取酒杯时,很注意策略,并且精心选出这杯水,甚至有的还为这杯水而惴惴不安,在心里面暗暗地盘算着如何取下这杯水的对策。

吃喝完酒肉后,前来送彩礼者再次按事先说好的规矩,将姑娘的身价钱或彩礼如实清点给所聘请的媒人,通过媒人再把钱放在盘子里,用双手递给主人家。

在彝族生活中,所付给的彩礼或钱物的数额是不一样的:如果新郎家是富裕的家境,按规矩一般要付给三分之二;中等水平的家庭,按规矩需要付给二分之一;一般的家庭则付三分之一的彩礼。新郎家即使是富裕的家庭,彩礼也不一定一次性给完,要考虑到当年或当月举办婚事时,还需支出一笔很大的钱,彩礼可以少给一点。这种情况下,新娘家是能够体谅新郎家的。而对那些家境比较贫穷的新郎家来说,不管有没有钱,对姑娘的身价钱多少是要给的,这表明新郎家对这门婚事是十分满意和忠诚的。

客人吃完盘里的烧肉后,主人家再找来两只特制的木制酒杯斟上酒,另加一把烟,用双手递给客人,让客人中由一长辈负责把酒和烟分给随行者,再将备好的钱物清点给媒人,让媒人重新清点后,再放在木盘里,并用主人家端来的两个酒杯斟上酒放在钱的中央,将木盘一起恭恭敬敬地端给主人家。主人家接过钱后,又请媒人(女方家找的副媒人)再作当场清点。清点完备后,主人家又斟上酒进行迎礼,还在彩礼钱里面抽出十至二十元礼金返回给男方家的媒人,作为媒人介绍费。双方都让媒人接彩礼的主要目的,一是让媒人作喝订婚酒时的当事人,证明双方已立誓杀猪订婚了,并且相互还礼之事由媒人来主持证实,谨防以后一方有反悔,媒人就有权追究责任,责令赔偿双方事先喝过的订婚酒及宰猪时所花费的一切开销。二是由媒人负责联络协调双方接亲的相关事宜。过几天女方家也要到男方家,查看情况,如果没有其他的问题和原因的话,男方家仍然像女方家那样杀猪宰羊取胆、胰来看是否吉利。

等双方都同意这门婚事后,双方就进一步说何时举行婚礼、彩礼何时给完、新娘何时何地过门等详细情况进行协商。

总之,彝族一旦举行了订婚仪式和喝了订婚酒后,意思是这对青年男女的婚姻大事已成定局,是不许改变这门亲事和反悔的,民间也很少有喝了订婚酒后变卦的。

彝族有关对婚姻的尔比尔吉是这么说的:“山上有树那么多/没有砍之前没主人/天下有坝子那么多/未开垦前无主人/人间姑娘千千万/未喝酒前无婆家/杀猪宰羊喝酒后/从此有了婆家。”因此,在彝族风俗习惯上,凡是喝了订婚酒过后,这个姑娘虽还没有举行婚礼,但其终身大事已经定局,而且从此以后,凡是喝过订婚酒的双方不管那家出事,都要共同承担义务,互相帮助,相互依靠,视同亲戚,并且遇到女方家的老人去世,男方同样负有承担丧事费的义务。

同样道理,一旦形成婚姻以后,舅舅(岳父)和外甥(女婿)都有为对方复仇的责任与权利,而且这种责任在彝族风俗习惯上是正当的,能得到社会舆论的同情和支持。彝族有句尔比尔吉说:“贤明之人认娘舅(母亲的哥哥兄弟),愚昧之人认妻舅(妻子的哥哥兄弟)。”这种舅舅是通过认亲以后出现的,这里的舅舅并不是指母亲的哥哥和兄弟,而是自从喝了订婚酒过后才形成的。彝族的这种风俗习惯,是世世代代沿袭下来的。

做完这些事以后,主客双方就拉开序幕开始比赛。比赛的内容一般来说要以婚事有关的“克智尔比”及说古唱今,谈天道地,背颂古诗歌等。彝族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文化活动,就是婚礼上说的婚礼“克智”。每逢有人嫁娶,远亲近邻不请自来,主人不图招财受礼,客人不谋酒肉款待,只是同乐。整个活动也包容了谈天说地、丰收庆典、道德教育、传播知识、文化娱乐活动等,把老百姓所渴望的知识、趣味、教育、娱乐等掺合在一起,寓教于乐,起到了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同时显示了自己,也起到沟通感情和增加欢乐气氛的多方面作用。

彝族婚礼“克智”在民间形成了无人不晓、无人不说的大众文化。就如五月的索玛花朵开遍山峰,开遍彝家山寨。而今,随着彝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随着传播与表演艺术不断得到改善,这种最受人们喜爱的彝族婚礼“克智”,在各种婚礼场合下更富于新的内容,吸引着更多观众。这种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是彝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具特色的婚礼“克智”,可称得上彝族民间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束奇葩。

彝族的“克智”,在民间一般统称为“啥哲哈拉比”,即开玩笑的一种节日语言。“克”翻译成汉语,即“口”意思。“哲”翻译成汉语,即“夸张”翻译得更确切一点,即用嘴把“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知识搬出来与对手盘问雄辩”的意思。而今则把它引申为“开玩笑”或“炫耀夸张自我”的含义。

彝族说“克智”,类似于汉族的双口相声表演。在婚礼上表演“克智”时,表演者要紧紧围绕婚礼主题,以“幽默嬉笑的语言”或以“博古通今”的语言表达方式,跟对手尽情“斗智”。彝族在婚礼上表演“克智”,是一种说唱艺术,它具有独特、鲜明的通俗性、灵活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特征。彝族婚礼“克智”又是一种语言艺术,它大量采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它的语言往往具有散文诗韵味、曲的节奏;说虽具有恢谐幽默之特点,还有形美、语美、音美、言美之特色。在内容上,它包涵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天文、地理、生产、生活、礼仪、风俗、历史、典故、轶闻、趣事、名山大川,乃至整个婚礼的全过程。

彝族婚礼“克智”的表演艺术,主要出现于隆重的庆典,婚姻嫁娶等重大喜庆场合。表演形式是以主客双方对歌的形式出现,即双方各选一名或二名(包括一名副手)知识比较丰富渊博、口齿又灵活多样、头脑反映灵敏、有一定表演能力的人出场对说。

彝族婚礼“克智”的表演规模,因场合大小、选手知识水平和演唱能力的差异而不同,一般都在数小时之内,也有持续几天几夜的。但是,无论对说的长短,一般完整的婚礼“克智”大体来说都是由开场白:“(火塘上方的贵客,客人不言谈,主人心忧虑,主人不开场,客人心忐忑,话说今夜晚,百事可平安?……问客待回首)、入题(年景分大小,就属今年旺,月有十二月,就属本月好,日有十二天,就属今日吉,夜有十二夜,就属今夜好……)、发展(婚礼有七种,礼仪九类分,克智分七类,泥土相通婚,黄泥来作媒,黑土牵线人…新郎陪新娘,新郎要稳重,新郎如骏马,骏马配红鞍,红鞍配红绸……)、高潮(人间婚礼上,必逢人对词,心里无克智,心中无知识,词贫难说话,说不上有序。对词讲口才。尊敬婆家人,人间说婚嫁,嫁女的母亲,心儿半边沉;娶媳的母亲,踏实乐万分;我们这家人,三百勇士我家有,作战杀敌不需外人帮;三百能人我家有,调解办案不求人,三百美女我家有,绣花织锦不求人;三百老人我家有,看屋守卫不求人;三百小孩我家有,牧羊割草不求人;三百骏马我家有,赶路不需求外人;三百耕牛我家有,耕地换工不需人;三百绵羊我家有,擀毡制衣不求人;三百鸡公我家有,不需别家鸡打鸣;三百猎狗我家有,打猎撵山不求人;三百歌手出我家,对词赛歌技压群)、转折(我们这家人,挥手扬掌响惊雷,轻轻跺脚就地震,扭头转身就岩塌,动手动脚树折筋,动嘴动舌河就枯,吹口气能起风尘。我们这一家,地球当作睡床睡,天空当成被盖盖,抓来白云当衣穿,抓来雷电当拄拐,抓来冰雹当饭菜……)、尾声(尊敬贵客们,今天这夜晚,我们说得畅快,你们说得尽兴,贤德贵客们,山峦狂风该息停,飞沙走石也该歇停,旋风扭树也该停,半空雷声该停火,冰雹暴雨该歇停。话说今夜晚,专唱喜庆歌,按祖辈规矩,小孩喜爱猪蹄子,猪蹄已砍给孩童,老人想吃猪脑花,脑花捧给老人用;老牛想要吃嫩草,嫩草抱给老牛吃,槽边骏马思荞粒,主人省嘴也喂养。尊敬的贵客们,对词可以过筛子簸,话语簸箕无法扬;箐里嫩笋土内藏;坡上青草馈牛羊,眨眼嫩草又覆盖;隆重婚礼才开场,喜庆日子才开头,喜庆的场面才摆放。尊贵贤德对说家,漂亮姑娘出在后,隆重婚礼还在后,请把话语暂留驻……)等几部分组成。

彝族婚礼“克智”的说唱虽说有一定程序,但它不需任何道具,不讲究场地,大都以火塘为中心,主客双方各列一方席地而坐,边饮酒边对歌说唱,形式多样自然灵活,有坐唱、站唱、边舞边唱等方式。

彝族婚礼“克智”还类似于汉族的对歌,但也并不一定完全相同,比赛一般除非由官方或由人精心策划组织,场合严肃,主客双方非得比个高低的特殊情况外,多数是出于娱乐和寓教,为喜庆增加热闹而举办的,表演到一定程度,就由主办者叫人敬酒而宣告结束。此外,比赛双方围绕这门婚事可以自夸、自我表演传统的婚礼舞、谈论自家的强盛,以此来赞美这门婚事的好处,并祝愿这门婚姻的美满,一对新人白头到老。

(未完待续)

上期回顾

【方志四川•民族风情】沙马鲁石 ‖ 康巴彝族婚俗文化(一)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沙马鲁石

供稿:九龙县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九龙县地方志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