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第22集 ​诗圣杜甫(4)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11-19 08:56:14 浏览次数:554 【字体: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

第22集

诗圣杜甫(4)

­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总图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总图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第22集-诗圣杜甫4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第22集-诗圣杜甫4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今天继续与您讲述诗圣杜甫的故事。

公元762年,对于年已半百的杜甫而言,是命运转折的一年。这一年,他在长安时的好友严武被任命为成都尹兼剑南两川节度使。

严武被后人称为杜甫的“平生第一知己”,他刚刚上任就主动写诗给杜甫表示慰问,在收到杜甫的诗说自己少人探望后,一方封疆大吏,竟然只带了几个随从就去杜甫家做客了。之后的日子里,他不断在生活上接济杜甫,还常常邀请杜甫进城游玩,两人一起喝酒作诗十分畅快。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在捉弄杜甫。就在这一年,朝堂风云突变,玄宗李隆基与肃宗李亨竟在短短半个月内相继离世,随后,李豫登基为帝,是为唐代宗。与此同时,严武也接到了调任京兆尹的诏书。无论是出于现实生活的考量,还是出于真诚的知己情谊,杜甫对严武的离别充满了不舍。他不仅写诗抒发自己的不舍之情,还一路将严武送到了绵州。然而,严武离去不久,成都少尹徐知道便举兵叛乱,成都陷入了动乱,杜甫被迫在绵州、梓州等地流浪。

公元763年,局势更为严峻,吐蕃联合陇右的吐谷浑、党项羌越过陇山,攻占长安,代宗匆忙逃至陕州,长安在八年内两度沦陷,令杜甫心如刀割。同时,他所在的蜀地也是危机四伏。因与暂代西川节度使的高适政见不合,杜甫决定不再返回成都。随后的一年多里,他辗转于梓州、绵州、阆州、汉州之间,生活漂泊不定,甚至萌生了离开蜀地、归乡洛阳的念头。

公元764年二月,转机出现,严武被任命为剑南东西两川节度使,掌管四川地区的军政大权。杜甫得知老友归来,满心欢喜,即兴创作了五首七律赠予严武,并于暮春三月重返成都。草堂在沉寂了一年零九个月后,再次焕发生机。

严武的归来不仅给杜甫带来了精神上的慰藉,也为他谋得了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职。时年五十三岁的杜甫,满怀热忱地踏入节度使署,积极投身政务,为抵御吐蕃的侵扰提出了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而严武也不负所望,迅速整顿军备,成功收复了失地。然而,官场之中人情复杂,杜甫渐渐厌倦了与同僚的周旋,于是再次辞官,与家人一同在草堂过起了宁静的田园生活。

可惜好景不长,公元765年,年仅44岁的严武突然暴病而亡。失去了依靠的杜甫,不得不离开成都,踏上回乡之路。去蜀还乡的这条路杜甫走了五年,在此期间,对他影响颇深的李白、房琯相继去世,挚友高适也病逝于长安。旧友一走,人生就只剩寂寞。一个辗转难眠的长夜,杜甫独自站在船头眺望无边的原野,提笔写下那首流传千古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常年的漂泊,让杜甫如同一只经验丰富的候鸟,但日益衰弱的身体却难以支撑长途的旅行。公元766年夏天,杜甫一家被迫在夔州停留。幸得夔州刺史柏茂琳的关照,他们在夔州过上了相对安稳的生活。次年,也就是公元767年,杜甫在夔州别驾元持家中观赏李十二娘的舞剑器时,不禁忆起幼年时观看公孙大娘舞剑的盛景:“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五十年光阴匆匆,昔日的少年已成白发老翁,令人感慨万千。这一年的深秋,他在万物萧索之际登高远望,想起自己多年漂泊,故乡难回亲人难聚,国家危难山河破碎,一切的苦难在他心中交织、发酵,最终化成了那一首千古悲歌:“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四季更迭,又是一个春天。杜甫收到了弟弟杜观的家书,说已在当阳安排好了住处,诚邀兄长前去相聚。强烈的思乡之情,促使杜甫在公元768年的早春乘上了归家的小船。然而,北方烽烟未息的战乱却阻隔了他的回乡之路。几经辗转之后,杜甫抵达了潭州。在这里,他遇见了著名的音乐家李龟年。故友相会,杜甫难得开怀的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李龟年曾是玄宗最宠爱的乐师,在最繁盛的大唐唱过最动人的曲子,如今却只能在乱世中漂泊,靠卖唱为生。正当杜甫为时过境迁而伤怀时,潭州城内突然发生了叛乱。于是一家人不得不连夜启程,逃离这座被战火笼罩的城市。“五十头白翁,南北逃世难。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已是满头白发的老人,却不得不为了躲避战乱而四处奔波。天下之大,竟找不到一个容身之所。杜甫的心中,无疑充满了无尽的悲怆与苍凉。

公元770年,在留下生命中最后一首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后,59岁的杜甫在湘江的孤舟上溘然长逝。他的一生,如同一部历史长卷,见证了大唐从鼎盛走向衰落的沧桑巨变。他用自己全部的生命与才华,为后世勾勒出一个时代的辉煌与落寞。而随着他的离世,盛唐的余音也随风散去,只余下后人无尽的感慨与追忆。

本文参考书目:

《巴蜀史志》

《四川历史名人读本》

《杜甫传》

《唐才子传》

《中国文学史》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第22集-诗圣杜甫4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第22集-诗圣杜甫4

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成都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

您还可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在喜马拉雅FM收听本期音频节目

文案编辑:兰馨    录音制作:葵葵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曾娟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