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亲情文化】寻亲,东川马氏族人到会理(下)‖马啸

作者:马 啸 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网 发布时间:2024-02-29 17:41:42 浏览次数:472 【字体:

寻亲

东川马氏族人到会理(下)

马 啸

自创姓以来,马氏先祖历经数千年,时代更替,从南到北,由东至西,马氏一脉,支系众多,人丁兴旺;马氏子孙,遍居全国,现已成为中华之大姓。

——题记

话要接着昨天的说起。

2月13日下午,云南省东川区马氏寻亲团一行9人来到会理。晚餐结束回到我家楼下的根雕门市时,会理马氏挂金梅支系第十六世马家林已如约而至。

论辈分,马家林与我同辈,只是他的年龄比我小几岁,平日我称呼他“家林弟”。大家围坐在木质大茶几旁,我把家林弟介绍给寻亲团一行,也把东川寻亲团成员给家林弟作一一介绍。

接下来,家林弟拿出随身带来的会理《马氏族谱》,一页一页地翻着,为寻亲团讲述会理马氏挂金梅支系的来龙去脉。该支系发源于河南祥符,祖籍陕西扶风。一世祖政公系云南沅江县通判,明孝宗弘治年间来到会理,居住于诸葛寨,二世祖移居挂金梅。分支有马家庄、四宗村,攀枝花市米易、红格等支系。

听说寻亲团要找的族人当初是从云南来到会理的,家林弟好像想起什么似的,他手托下巴,眨了眨眼睛,说道:“鹿厂镇有一支马氏族人,听说一世祖就是从那边过来的。”

他说的这个支系,我认识一个人。他就是十多年前从县委组织部退休的老干部马文荣。据我所知,他现在住在市委(2021年会理撤县设市)大院里,平日里我见他总以“大哥”相称。

我很快找到他的号码。手机接通,我道一声祝语“大哥,新年好”后便直入正题。我问他会理马氏鹿厂支系一世祖的来历,他说祖上确实是从云南过来的。于是电话里与他相约,14日上午十点钟,在市委宾馆前面水池边的八角亭里见面,请他为寻亲团队提供一些相关信息。

2月14日上午,我带着寻亲团一行进入县委宾馆大门来到八角亭时,大哥已等候在那里,他手里拿着一本简易的《马氏族谱》。与他一起来的,还有他的弟弟马文华。马文华是一位退休职工,前些年在县文化广播事业局工作。

大哥笑着说,之所以把弟弟叫来,是因为他对家族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清楚、说得更明白。他接着说,他们家这本《族谱》,是他的父亲几十年前根据上几辈人的口述整理的。一世祖系明朝洪武年间来到会理。一世祖生养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人带着6个孩子去德昌定居。时间久了,去向终究成谜。

大哥还说,他的父亲生前曾提出,希望子女们有条件时去德昌寻亲。前些年,他和弟弟一起去找过,终无果。时隔几个月,反倒是那边的另一支马氏族人找上门认亲来了。

上午来到市委八角亭提供线索的,还有会理马氏清水河支系的马世友哥哥。哥哥说,今天早上才看见笔者昨晚发在会理马氏“家族续谱编委会群”的信息,便让他儿子申请加了我的微信。微信中他们说可以为寻亲团提供一些信息。于是便计划从清水河赶来城里。因为有些路程,60多岁的世友哥便让他儿子开车送他,上午十一点到了市委大院。

没有来得及赶到现场的,还有会理马氏竹箐支系族人。家住竹箐酸水四组的马永进在电话里说,他们的祖上也是从云南过来的。我问有没有族谱,他说原来是有的,可惜的是,早年间发生了一次火灾,房屋被烧,族谱也因此付之一炬,化为灰烬了。

东川马氏寻亲,又一次陷入迷茫中。

不得不说,东川寻亲团这次到会理,是一次充满希望与迷茫的旅程。一次次出现希望,又一次次陷入迷茫。因为文字记录的缺失,口口相传的线索,让获取的信息具有许多不确定性。

看到寻亲团族人有些失落,我安慰他们,不妨把眼光再放宽广一些。历史上,会理又称会无、会川,辖区比今天的会理大得多,包括现在的会东县、宁南县、德昌县部分地区,以及今隶属于攀枝花市米易县、盐边县红格镇等部分地区。作为马氏家族的一员,我有义务为寻亲团在这些区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信息收集和转达工作。

对会理马氏各支系族人为寻亲团提供寻亲信息,他们一再表示感谢。我说,千万不用说谢,俗话说,一笔难写两个马字。我们都是一家人。

考命氏之初,马出赵后。赵惠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赵国名将赵奢因战功显著,其封地在马服(河北邯郸),人称马服君。其后人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从此天下有了马姓。由此我们说,天下马氏一家亲。

13日下午,笔者邀请寻亲团一行共进晚餐,结束时我去前台结账,餐馆服务员说已有人结过了。我马上明白过来,他们抢先了。我说这样不行,毕竟,我是东道主。他们说“我们都是一家人”;14日早上请他们去会理古城标志性建筑——钟鼓楼附近,品尝会理名小吃鸡火丝,为避免昨天结账出现的尴尬,走进店子我便要提前付款,又被拦住。

回到家里,我跟爱人说起这些。她说,在外面没有买单的机会,那你请他们来家里吃顿便饭嘛。她接着说,春节前家里预备了充足的年货,你只需买些新鲜蔬菜回来,我在家里弄一桌饭菜,如何?我说,也好。历史上,东川是闻名的“铜都”,那我们就在家里请寻亲团吃一顿会理铜火锅吧。

于是,东川马氏族人在寻亲暂告一段落后,来到我家里。爱人下厨做饭菜,念大学的次子马进在旁打帮。中午时分,大伙儿围在屋顶花园的圆桌旁共享家宴。在家里吃饭,族人们都很放松,宾主尽欢,融洽的气氛、弥漫的亲情,像铜火锅冒出的烟火气与明媚的春光交织、融合、升腾。

席间我给寻亲团一个建议——立足当下,往上追溯。能追到哪一辈算哪一辈,建立个族谱档案。这对后人也是一份家史。说不定,哪一天就找到根源,祖脉一下子就贯通了。

无论寻根问祖,还是寻找亲人,需要时间,需要等待。

我们这个支系前些年初拟族谱时,通过访族中长老,察墓碑文字,考家支变迁……往上追溯到第八世“必”字辈时,就再也追不上去了,可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时隔多年后,苦苦寻觅了半个多世纪的老《族谱》,终于在城北三元村家支找到,于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眼前豁然开朗,祖脉最终得以连通。

我把老《族谱》影印本送一册给寻亲团,希望我们的做法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借鉴。

我想,不管是东川寻亲团还是会理马氏族人,大家都有着共同的家族情怀。前两年,我参与前所坝马氏支系的续谱,这份家务活让人明白,个人的小家之外,你还有个家族,你在这偌大的世界上还有些别的亲人,还有一段已成过往的家族历史。

话又说回来了,眼下我们这个支系也在寻亲。第十世“德”字辈的一支,在民国时期迁居到云南昆明,大集体时期两边的族人尚有来往,渐渐地就失去了联系。前年开始的续谱工作也因该支系的信息缺失而一度陷入停滞状态。原计划2024年春节前组团到昆明寻亲,有族人在土地下户时曾去那边学习裁缝手艺,与那边亲人有过一段交往。年前因他家里有事走不开,故迟迟没有动身。

在笔者家楼下的龙腾小桥上与寻亲团挥手说再见时,领队马常恺深情地说:“这次到会理寻亲,认识这么多族人,并受到大家热情接待,这是此行最为珍贵的收获。今后两地之间的族人要相互联系,相互走动才好,我们都是一家人。”

是啊,我们都是一家人。小而言之,我们都是马氏后裔,都是马氏族人;大而言之,我们都是华夏族人,都是龙的传人。我们相信,东川和会理的两地族人相知相识在2024龙年新岁,这份家族情结一定会像龙的气势那样升腾,亘古绵长!

作者简介

马啸,本名马世权,会理市第一中学校刊《景庄文艺》主编。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理事,凉山州作家协会会员,会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散见《西南商报》《华西都市报》《云南日报》《教育导报》《中外文艺》等报刊。著有散文集《随梦飞翔》、校本教材《别有情趣的会理方言》和方言文化集《会理方言赏析》。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马 啸

来源: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