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传统文化】腊月时光‖周汉兵

作者:周汉兵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1-23 10:39:29 浏览次数: 【字体:

腊月时光

周汉兵

腊月是掰着指头数着过的,更是奔着小步跑着过的。曾读欧阳修的《渔家傲》,“腊月年光如激浪”这句词总是似懂非懂。如今再品,便有了切身的感受。腊月的时光总是匆匆的,腊月的心情总是激越的,腊月的梦想也总是灿烂的。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在我童年的时候,物资还比较匮乏,于是我们总是盼着过年,那时许多顺口溜和歌谣至今耳熟能详。

腊月的日子里,我们逐着香味在跑。腊肉是年味中最不能遗忘的,即便现在鸡鸭鱼肉可以随吃随买,但许多人都固守着做腊肉的习惯。有了腊肉的日子,普通的生活就似乎一下多了几分滋味,时光就在期盼和回味中变得悠长而醇香。吃腊肉,吃的是肉,更多的是释放骨子里的情怀:为家庭团聚,为幸福积攒。

做饭时,切上一截腊肉,用普通锅煮将近一个小时,或用高压锅压上20分钟左右,肥肉的颜色变得通体透明,瘦肉变得更加红润。随便切上几片,轻轻咬上一口,尽管满嘴流油却仍觉得肥而不腻,瘦肉嚼起来更加有劲道,那种经过时间积淀的悠然陈香,缓缓释放于味蕾之间,久久不能散去。

腊肉是我们小时候的最爱。那时,我们虽家境贫寒,却挡不住家人对新年的向往。每年杀年猪后,除了必须吃、卖或送人的肉以外,母亲会把剩余的所有猪肉、排骨、心舌、大肠等全部腌制,然后用绳子拴起,挂在太阳底下晒到合适的时候,再把这些肉、排骨、大肠等挂在厨房的横梁上,让灶台的烟火熏,不久就有了腊味。这些腊肉、腊肠、排骨等,就成为全家念念不忘的美餐。

从“腊八粥”开始,用腊排骨煮“油油饭”的次数也变得多起来。将米淘干净后倒入锅里,加上一些红苕、红萝卜或白萝卜颗粒、饭豆或豌豆等,取下一根或两根腊排骨,砍成五六厘米长的小段,放入锅里。等稀饭煮熟了,揭开锅盖,那浓浓的香味随着袅袅烟气顿时弥漫整个厨房,直钻心肺。顾不上烫,心急火燎就吃。吃上小半碗,额头上开始冒出细微的汗珠,整个身子都暖和了,从头到脚。这时,挑起稀饭里面的排骨,慢慢地啃,慢慢地品,慢慢地回味。可以说,腊月从头到脚都是香的,都是暖的。

年味,弥散着流淌的亲情。走进腊月,思念的情绪开始蔓延。思念父母,牵挂子女,想念兄弟姐妹,惦记七大姑八大姨。出门在外的,夜深人静时总是忍不住问自己:父母是否老了几分?子女是否长高一大截?兄弟姊妹过得可安好?留守在家的白发爹娘每天掐算着儿女的归期,年幼的孩子盼星星盼月亮般,盼着父母归来。一声声电话,一段段视频,一份份等待,浓缩了多少至真至纯、浸润于骨于血于魂的亲情。孩子的撒娇、父母的叮嘱、夫妻的拥抱、亲朋的问候,让平日里散淡的情感紧紧相融,上演着一场场难舍难分的情感盛宴。

难得走动的亲戚、平日疏远了的朋友,岁尾年头也开始相互拜访,互道珍重。在我的记忆深处,几十年不忘曾经走亲戚的场景:从正月初二开始,母亲就带着我们,提着礼物,依次给亲戚朋友拜年,一直到十五。那时,礼物很微薄,就是一两块腊肉、一两包白糖或冰糖、一两把挂面,但每一处的亲情却是真诚的。不管时间早晚,每一个亲戚都会大方地煮一碗荷包蛋,如果不吃亲戚就会不高兴的。真情,在腊月这个月份里得到最为充分的释放,也让年的味道发酵得更充分。

腊月年光如激浪,你听到年的脚步声了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周汉兵

供稿: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