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读《论语》该从何起步

作者:侯婕 来源:《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14日 12版) 发布时间:2020-03-14 12:30:17 浏览次数:476 【字体:

作者:侯婕《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14日 12版)

《宋本论语集注》 国家图书馆藏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出版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大大增加,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需求非常强烈。在众多经典中,《论语》是很多人的首选读物。但是,面对书店里琳琅满目的注解阐释著作,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论语》读本,是不少读者的困惑。

《论语》记录的是孔子及其主要弟子的言行,无论“四书”或“十三经”,都将《论语》编选其中,其重要地位可见一斑。《论语》在汉代就备受推崇,孔安国、马融、郑玄等学者皆为其做过注解。此后历代均有重要注本,如南宋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其中的《论语集注》是此后数百年间帝王经筵日讲、士子读书、科举考试与书院教育的必读经典,再如清代学者刘宝楠的《论语正义》是一部集大成之作。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版的《论语》疏解注译著作层出不穷,不论是时代较早的杨树达《论语疏证》、杨伯峻《论语译注》、钱穆《论语新解》、孙钦善《论语注译》等书,还是近年出版的杨逢彬《论语新注新译》、蒋绍愚《论语研读》、孙钦善《论语新注》、周志文《论语讲析》等,都有影响较大。

张之洞说:“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要在从古至今如此众多的典籍中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部《论语》读本,实非易事。

钱穆《论语新解》备采众说,折衷求是,文言注解,白话试译,且时有按断。孙钦善《论语新注》收在“新编新注十三经”丛书,侧重对《论语》经文、篇章的校注辩证,不附译文。杨逢彬《论语新注新译》、蒋绍愚《论语研读》二书皆采用语言学的方法,致力于在《论语》疑难词句的考释上求得突破。《论语》中解读有分歧的文句很多,杨书为探讨《论语》一些众说纷纭的章节原意,提供了更多的解说参考,但采用繁体字注释,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繁体字阅读能力。蒋书从语言文字方面择要讨论《论语》中一些常见的、有典型性的文句,使读者可以对孔子的思想有一个总体印象。钱、孙、杨、蒋四书适合具有一定文史哲基础的读者阅读。

周志文《论语讲析》(下简称《讲析》)一书,在对《论语》原文进行注释、语译的基础上,融汇古今,结合人生阅历与审美情趣对《论语》的人文精神,孔子的道德美学加以讲析,既具备专业性解读,又富有艺术性启发,是一部难得的《论语》普及读物。

《讲析》特别注意《论语》与《礼记》等文献的联系,在注释《论语》中,屡屡引据《礼记》相关记载印证。《学而》“学而时习之”之“时”,《讲析》结合《礼记·内则》《王制》记载和前人注解,认为“时”一指年岁,二指季节,三指时时,作“时时”讲,切合原文。“道千乘之国”之“千乘”,除指“一千辆兵车”外,尚有《礼记·王制》“土方百里”之义。对《乡党》“朋友死,无所归”的讲析中,据《礼记·檀弓》记载孔子对“宾客至,无所馆”的处理方式加以解读。这种对《论语》中礼制、礼义的探索,是以往《论语》译注本较为忽视的地方。尤其值得肯定的是,《讲析》提出“孔子的道德是一种美学”,“《论语》值得做更多的美学探索”。《述而》记载孔子在齐国听到舜时的《韶》乐,三月不知肉味,感慨道:“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讲析》结合孔子曾自述其“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来阐明孔子的艺术涵养,使其超拔了实际生活的一切苦难。“没有美学的道德只是制约,有美学的道德便是生活”,在我们以往的认知中,《论语》常被定义为一部蕴含人生哲理的书,是高高在上的圣贤语录。但在《讲析》的解读中,我们逐渐发觉《论语》的亲和性,孔子与弟子的对话,都是平常话,孔子跟弟子的生活,也是很平常的生活,孔子的道德思想、人文关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世事变幻,但人情依旧,孔子所讲述的道理、抒发的感悟,依然可以指导我们解决当下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体会人生百态,寻求内心的安定与充实。引导读者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产生感性的思考与体悟,这是《讲析》最大的特色。

杨伯峻《论语译注》、孙钦善《论语注译》注解简明,译文流畅,也是十分优秀的普及读本。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妨从最通俗易懂且贴切当今社会生活,更宜让人产生共鸣的全文译注讲读本入手,选取周志文《论语讲析》、孙钦善《论语注译》、杨伯峻《论语译注》三书,依照注释与白话译文通读《论语》全文,即可对《论语》有整体的认识。读了这些注译本,如果还想对《论语》有更多了解,孙钦善《论语本解》《论语新注》、杨逢彬《论语新注新译》、蒋绍愚《论语研读》、钱穆《论语新解》均可深入学习。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想对《论语》中有关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就离不开古代学者的《论语》注本,这些注本蕴含着前代学者对《论语》的理解和认知。在现代普及读本阅读基础上,由近及远,向上追溯程树德《论语集释》、刘宝楠《论语正义》、朱熹《论语集注》、何晏与邢昺《论语注疏》、皇侃《论语义疏》等著作,同时参考杨树达《论语疏证》,可以让我们对《论语》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对孔子的形象以及《论语》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得出更为深刻的理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对国学经典的教育普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点任务之一。读者如果一时没有精力阅读全本《论语》,也可以从《论语百句》等选本入手,还可以借助各种网络公开课平台,观看、收听由专家学者讲授的《论语》导读课程,如喜马拉雅“复旦名师傅杰的《论语》课”,从有趣味但不失专业性的解读中领略孔子的人格魅力,思考经典与当下的关系。

(作者:侯婕;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