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传统文化】揭秘峨眉武术非遗传承人乔正权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之道‖陈龙狮

作者:陈龙狮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3-02 20:22:19 浏览次数:906 【字体:

揭秘峨眉武术非遗传承人乔正权

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之道

陈龙狮

2022年1月,笔者回到阔别已久的老家四川乐山休假,在近2月的“休假式”采访调研中,我六次从乐山到峨眉山,有幸认识了峨眉武术非遗传承人、“功夫峨眉品牌”创始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峨眉山市政协委员、峨眉武术名家,国家传统武术一级A级裁判员、国家一级社会指导员乔正权先生。他的武术人生格言是:“用一颗淳朴的心传承武术文化、以一片叶的能量净化武德灵魂!”

笔者第一次与乔正权先生见面,他便带我到中峰寺观看他的习武场地

下面是笔者与乔正权先生的访谈录。

曾在少林寺苦练八年孙铭副总编与乔正权大师切磋武术

陈龙狮:乔先生您好,我是来自北京的“军挎记者”陈龙狮,我小时候就在乐山、峨眉地区长大,爬了几十趟峨眉山,对峨眉山情有独钟。我现在主要工作是宣传报道红色文化,我来峨眉山市与您多次打交道,发现您是峨眉武术非遗传承人,您就是传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使者,可否请您介绍一下您的习武之路?

乔正权:我自幼研习峨眉武术,长期从事武术教学和研究工作。1973年,我生于重庆市峨嵋寨下,6岁开始习峨眉武术,1991年在山东省德州市创办峨眉武馆,1994创办南充金盾保安学校,1996年长住峨眉山中峰寺学习和传播峨眉武术,先后师承民间武术家唐云诚、何正喜、陈志范、志祥、史封贵等大师,学会了峨眉武术中的白龙拳、四方拳、岩鹰拳、罗汉拳、通臂拳、玉女拳、魁星点斗、磨盘掌、白龙剑、白眉棍、峨眉刺、绳标、七星八卦闪手法、徒手格斗、短兵。我还在河南、山东、云南、湖北等地参学传统拳术:八卦掌、太极拳、六合拳、燕青拳、螳螂拳等武术。在40多年的武术人生中,还领阅了功法类的:站、坐、卧、走禅功,炼丹功,十八罗汉功,内劲功,金刚指、鹰爪功,六合气功,将各种拳法、功法,融汇贯通、潜心研究三十多载,提炼出“刚柔顿挫,动静虚灵”的峨眉武学精要,为传承弘扬峨眉武术打下坚实基础。

乔正权大师在清音阁讲述学武经历

陈龙狮:乔大师,不瞒您说,我小时候,曾在青藏高原跟支援边疆的青岛知青“南霸天”师父习武,其目的就是要回四川报仇。但我师父说:习武是传承中华文化,你要报仇就不收我为徒弟了。我跟他学习、掌握了一些武林秘籍。遗憾他的名字记不得了,真的对不起师父!我现在老了,练不动了,这些都成为历史了!您刚讲的这些武术名称,我好多都没有听说过,而您全会,真的了不起呀!请问,您学成后都干了什么“工作”,有哪些喜人的成就?

乔正权:我在40多年的武术人生中,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一边推广,先后担任过峨眉山中峰武术研究院院长,峨眉山武术研习总部(峨眉武术涉外定点培训部)主任,峨眉武术文化艺术团团长,峨眉山临济宗武医馆馆长,峨眉山市武术协会武术产业发展部主任,乐山市武术协会副秘书长,乐山武警支队擒敌教练,西南交通大学竺可桢书院武术导师,西华大学峨眉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峨眉学院、峨眉山文武学校武术教学总顾问,德州武馆总教官等。为传承弘扬中华武术,在多年教学和传播武术文化过程中,还培养50多个国家的学生及武术爱好者,总数达30多万人。我获得过多项荣誉,曾多次担任国际武术比赛裁判,经常代表峨眉武术应邀赴欧洲、香港、澳门、台湾及国内各地教学交流演绎,深受各界人士欢迎和赞赏。总结多年开展武术教学的经验,并提炼归纳不断学习积淀的武术文化知识,编撰了《峨眉自然拳学》《实战武学》等实用教材,为武学界提供了精神食粮。

乔正权大师在清音阁大厅展示“峨眉功夫”

陈龙狮:乔老师真的了不起!据介绍,您是峨眉武术名家,还是峨眉武术非遗传承人,您能否给我们讲讲峨眉武术的“理念基础”是什么?

乔正权:中国重要的三大武术派,少林武术以佛家思想为修,武当武术以道家思想为修,峨眉武术融释、道、儒三教思想而修。当然,三家武术都因地域不同文化的渗透而变化。在过去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闭塞,再加上人文思想守旧、封闭的情况下,峨眉武术却能广泛吸收、包容众家之长脱颖而出,给中华武术的发展增添了新的篇章。峨眉武术与巴蜀地区特殊的地域环境和风俗文化是分不开的。这样一来更加丰富了中华武术的文化理论和学术研习价值。它不仅是表面上常人道的武力、武斗或者某一种思想,它以三教高深的思想、理法与复杂地域文化的融会贯通,形成了以养心、养生及武、医、益智于一体的结构,可谓博大精深。峨眉武术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上,以“圆”、“空”和“自然”的妙境,对其修身、修心、治心、治身。

位于峨眉山中峰寺的《峨眉武术陈列室》

陈龙狮:了不起!您好像是能文能武的大师,不仅习武、尚武,还在社会各界担任相关职务,为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服务。您能讲讲这方面的事情吗?

乔正权:是的,我还是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国家一级社会指导员、峨眉山市政协委员、峨眉山市政协教育卫生体育委会员副主任、峨眉山市旅游商品协会副会长等。您知道,我不像您,上学读书才工作。我从小习武,没有上什么学,我的文化水平也不高。但是,我的上述“工作”必须要能说会道,才能传承弘扬峨眉山的相关文化。您知道峨眉山是仙山、灵山、名山,要成为峨眉武术非遗传承人,不仅要具有相应实力即武术的本领,还要有坚实的文化底蕴。俗话讲,打铁还得靠自身硬,我先后研修了峨眉武术的渊源历史和武学思想,以及峨眉武学礼仪和养生功法。所以,我在上述“工作”中相对得心应手,有幸成为了峨眉武术非遗传承人。

从春秋战国开始的峨眉武林高人汇总

陈龙狮:您作为国家传统武术一级A级裁判员,请您从裁判的角度,给我们介绍一下您在武学和武术教学中,有什么独特的教学方法吗?

乔正权:我在峨眉山中峰寺苦练武功八载,空闲时将春秋战国时期开启的中华武术老前辈们一一汇总、分享,在峨眉山景区和峨眉山佛教协会以及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组建了《峨眉武术陈列室》(左右室),供业内和中外游客参观学习。我们系统地总结了峨眉山的武学历史,这就是我学习与传播峨眉武术的底子和基础。

在众多的峨眉武林高手中,第一位是春秋战国的司徒玄空方丈,他是中华武术第一人,也是峨眉武术创始人,他创立“猿公剑法”。北朝东魏的淡然法师创立了“军旅攻防技术”,也堪称为峨眉山武术创始人之一。南宋的白云禅师创立了“峨眉临济宗武学”,德源长老创造了“白眉拳”和“侠家拳”。明代的普恩禅师,他是“峨眉枪法”创始人。清代嘉庆年间,碧云、静云道人创立八盘掌,地方称磨盘掌,董海川走访大江南北,不断学习总结悟道,命为八卦掌。清初的湛然法师,居于峨眉山白龙洞多年,撰有《峨眉拳谱》一书:“一树”指峨眉武术,“五花”指在当时巴蜀政治以及社会与武有关联的组织帮会,而“八叶”则指巴蜀武林的“僧、岳、赵、杜、红、会、字、化”八个分支门派。清末的“徐矮师”系武林怪杰,他创立了“猴拳”。清末民初杜心五是“徐矮师”的传人,是“自然门”创始人。我经常将这些武林高手的事迹挂在嘴边,将他们的武学精神铭记于心,广而告之当代人们。

习武之人最为重要的是学会做人,没有武德的人,即使学好了武术技巧,也不是武林高手。有一段时间,我曾在峨眉山报国寺修炼,我每天早上就在报国寺的广场免费为大众讲武。中外游客尤其是峨眉山的民众都来学习,最多的时候一天三四百人,极大地传承弘扬了峨眉山武术文化!

由徒弟悟洋、悟妙在自己身上现场展示“禅拍”的特别养生功效

陈龙狮:听说您将峨眉武术引入到现代人保健养生中,有这样的事吗?

乔正权:我们习武之人推广武学、武术,其实就是要为人民的健康服务。现代人都讲究健康养生,所以我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菌类药材研究所所长、四川省道地药材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四川省道地药材健康产品开发研究专家罗霞研究员的团队结合,以传承武医秘方与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相结合,针对肌肉酸痛、僵硬疼痛、腰膝关节酸软疼痛等病症,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痹的临床验方为基础,以赤芝等10余味配伍中药为原料,经现代提取技术,成功开发出“功夫峨眉赤芝舒缓膏”,对上述病人减缓痛苦作出了较大贡献,并通过四川川科先创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转化上市。

我还将我研学的养生疗法(肩颈梳理,正脊椎,膝关节保养;中气陪促,壮形骸;小金丹,清肺强肺促进肺经之气;米字八法气血循环功,促进胃肠蠕动;七星莲花手,五指连心,心灵手巧,健脑益智;五气朝元之禅拍打法),在工作中大力推广,使广大民众在深奥的武学理论中获得健康养生的实效,起到了很好的教育示范作用。

我还在武术基地了开展了面向中老年的《峨眉禅太极》、面向青少年的《峨眉短打》(魁星点斗)教学,通过这些教学,广大民众的健康养生作出了贡献。

乔正权在讲述中

陈龙狮:听说您是“峨眉功夫品牌”创始人,您开创了一场以峨眉功夫为蓝本的情景剧,向通过艺术的方式,让观众了解峨眉武术。还配合了一套“游学峨眉武术路线”的方法,让参与者明白峨眉武术的精华,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好吗?

乔正权:我花了好几年时间,终于推出《峨眉功夫》。它是融多种艺术手段,集峨眉山的历史典故、普贤文化、武术文化、峨眉四季的自然风光、神话传说为一体的舞台情景剧。因新冠肺炎疫情缘故,这台剧已停演几年了。疫情结束后,将改版重新上演,有可能叫《峨眉七剑》室内情景剧,将有可能成为峨眉山和乐山夜间文化的经典文化之一。

您说的第二个问题“游学峨眉武术线路”,我把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离垢出尘走江湖,在报国寺伏虎寺修炼;第二阶段:清心解脱走江湖,在雷音寺纯阳殿修炼;第三阶段:逍遥自在走江湖,在中峰寺修炼。通过三个阶段“行走江湖”的过程,基本能了解峨眉山的人文历史和峨眉武术发源地之历史,重点是亲自体验峨眉武学祖庭的峨眉拳法及健康养生功法的教学,让峨眉武术深入人心、健康大家!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陈龙狮(老红军、八一将士、中央特科陈昌之子,十九大记者、全国两会记者、军挎记者)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