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峰城战斗的壮歌||冉奎

作者:冉 奎 来源:《达州日报》2024年11月29日第6版 发布时间:2024-11-30 14:07:54 浏览次数:314 【字体:

峰城战斗的壮歌

冉 奎

1933年11月下旬,红四方面军取得杨柳关阻击战胜利后,鉴于敌人兵力强大,便采取“收紧阵地、诱敌深入、待机反攻”的战略方针,主动放弃杨柳关阵地,向宣汉境内且战且退。12月3日至1934年1月5日,红4军10师28团、29团、30团和12师36团共4个团撤往桃花场至峰城场,配合作战的红33军98师295团、296团和99师297团、298团、299团共5个团撤往峰城场至东升场(今峰城镇寨扁村),敌人以15个团近两万兵力从下八庙(今下八镇)、鲲池场(今南坝镇)、五宝场、华景场、白马场直逼峰城场,98师294团及特务营支援作战,悲壮激烈的峰城战斗由此打响。

峰城镇寨扁村原东升场全貌

峰城于明朝年间建丰盛场,因境内有丰盛山而得名,后改名峰城场。场镇是大峰城,毗邻场镇的龙泉村有个小峰城,故峰城又称“双城”。峰城平均海拔906米,最高海拔1446米,海拔高、风速大,又称“风城”。峰城也是一个“丰收的城”,是西南丘陵山区玉米高产“峰城经验”的发源地,连续30年玉米亩产位居全县第一、6次位居全省第一,3次突破全省玉米高产纪录。2024年8月31日,成功承办四川省玉米高产攻关30年成果(峰城经验)推介暨丘陵山区农机现场观摩会。

宣汉县峰城场镇全貌

峰城镇龙泉村小峰城

峰城失守

白云关(今下八镇云观村)是下八庙和鲲池场通往桃花场、峰城场的必经关口,此关陡峭险要,由红4军10师30团3营的一个连警戒。1933年12月3日,敌第六路廖震、汪铸龙两个师分别从下八庙和鲲池场追击红4军。此时,红4军10师师部驻峰城场,30团团部和3营驻扎在白云关上方6里处的大梁上(今桃花镇鼓石梁村)地主向寡妇院内。敌人进攻白云关,红4军军长王宏坤、10师师长汪乃贵和政委甘良发亲临前线指挥。12师36团团长汪烈清作战勇猛,一声大喊,率部从战壕、山岩、丛林等处蜂拥而出,从早晨杀至暮黑,红4军凭借有利地形初战告捷,毙敌500余人,敌军受到重创。

下八镇云观村白云关

12月3日,红33军99师299团从龙观场、平楼场和东安场(今均属茶河镇)向峰城场转移。12月5日,99师师长兼297团团长王波率部从樊哙场、华景场、白马场向峰城场转移。与此同时,98师295团、296团和99师298团从鲲池场、下八庙、黄石场等地挥师峰城场。

鹅项颈(今峰城镇野鸭村)是五宝场、华景场通往东升场的必经之道。12月16日,敌第五路独立旅旅长范华聪配合警备四路司令陈国枢及汪铸龙一部,从鲲池场、五宝场、华景场、白马场一线向东升场追击红33军。295团、296团和297团部署于峰城场的双河口、楼口门(今峰城镇寨扁村)、大石盘(今峰城镇野鸭村)、鹅项颈等重要隘口,298团和299团控制峰城场的小峰城、大包寨等制高点。此时,红33军前线指挥部设于黄金场凤凰寨(今属南坪镇),直接指挥295团、296团和军直属队,99师师部及297团团部设在峰城场街道。18日至22日,红33军在鹅项颈与敌激战三天四夜,敌人伤亡上千人,红33军牺牲300多人。

峰城镇野鸭村鹅项颈

红33军是一支土生土长的红军队伍,其前身是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军,多数士兵是宣汉人,常年打游击,在语言沟通、地理熟悉、物资补给等方面比兄弟部队更有优势,适合配合作战。对红33军而言,与训练有素的、有战斗经验的、装备比我方好的敌人摆开架式打仗,我方进攻,敌人以轻、重机枪封锁前进道路,于我方不利。刚任红33军副军长的罗南辉带领一个警卫排亲临前线,看见战士不会瞄准射击,也不会利用地形地物前进以减少部队伤亡,就亲自教战士如何作战。罗南辉充满激情地鼓励:“我们的部队是新成立的,是农民武装暴动成立起来的,打了一些仗,作战很勇敢,缴获了敌人的一些枪,武装了自己,好得很。不会打仗就学,好好总结战斗经验,打几回就会了。”

峰城镇寨扁村楼口门

红33军战士紧握手中枪,在恶劣的条件下同敌人英勇战斗,编写歌谣鼓舞斗志:“凛冽寒风袭战场,红军战士薄衣裳。衣裳吹破志不破,消灭军阀打刘湘。”虽然武器装备落后,但战斗意志顽强,不时冲出阵地,用棍棒、大刀与敌搏杀,296团后来还被红四方面军总部授予“百发百中”称号。

峰城镇龙泉村大包寨

在前线,敌军在白云关方向受阻、处于对峙状态,在鹅项颈方向同样受阻、未能前进半步,四川“剿匪”总司令刘湘急调独立二旅旅长杨国桢增援。敌增援部队南自下八庙文山、北从华景三角包对红33军实施两翼夹击。在敌人的重兵攻击下,为保存实力,12月23日,295团、296团撤退至东升场一带,297团、298团、299团撤退至虾耙口(今南坪镇)、凤凰寨,敌人占据峰城场。

再战峰城

12月24日,根据战争态势,已转移至老君、双河一线的红4军决定在小垭壑(今峰城镇牙石村)实施一次反击,夺回丢失的峰城阵地。小垭壑是峰城至东升之间的一个马鞍形地带,地处牙石寨和后包梁之间,牙石寨上有一块大石裂开,酷似一盘牙齿,颇为神奇。

峰城镇牙石村牙石寨

峰城镇牙石村小垭壑

红4军10师30团在老君场,除留一个排看守团部、行李和伤病员外,其余部队全部赴峰城参战。12师36团已撤至双河场,团长汪烈清来不及休息,奉命率部经老君场星夜驰行100多里来到小垭壑。红军临时指挥部设在前方500米处的马照子垭口,大批敌军队伍从鹅项颈向小垭壑推进。10师政委甘良发对全体官兵作了“血战小垭壑、誓死守住阵地”的简短动员,率先投入战斗。汪烈清随即一声大喊,也冲进敌群。敌我双方你来我往,拉锯争夺,血战三天三夜,每天冲锋十余次,我军伤亡很大,并没有取得反击战胜利。

25日—27日,30团政委涂学渊、36团团长汪烈清、10师政委甘良发相继壮烈牺牲,被安葬在牙石寨的半坡。紧急关头,红33军军长王维舟将前线指挥部由凤凰寨迁至虾耙口水田坝,并急调98师师长蒋琼林前来增援。蒋琼林率294团及特务营从双河场经普光寺、老君场,昼夜赶往小垭壑,迅速占领楼口门制高点,配合鹅项颈至东升前线各团,坚守阵地到29日。此战共歼敌1600余人,800多名红军战士长眠在这片红色土地上。

蒋琼林是开江县广福场人,曾任川东游击军第三支队支队长,红33军成立后任97师师长。红33军成立一个月来,因防御作战伤亡很大,12月初红四方面军决定撤销97师番号,部队补充入其他各军,蒋琼林任98师师长。原98师师长冉南轩是宣汉县清溪场人,曾任川东游击军第一支队支队长,11月下旬被坐镇红33军“肃反”的总部代表视为“反革命”突遭逮捕,后惨遭杀害,时年30岁。不幸的是,1934年1月,蒋琼林也被视为“反革命”惨遭杀害,时年28岁。

因敌军不断增援,红军减员较多,战局极为不利,红军各部分路撤出。红33军经虾耙口、官渡场(今新华镇)、黄金口向万源方向转移。红33军军部迁至厂溪场,前线指挥部撤至官渡场刘家坪,294团原路返回双河场,296团撤至官渡场,其余各团撤至虾耙口、厂溪场沿河一带。红4军边打边退,仍在峰城境内。

对于红4军在战斗中的失利,时任红4军军长的王宏坤在《我的红军生涯》一书中进行了客观分析:“10师和12师36团的峰城作战,本来是敌攻我防,那地形我看过,特别利于我军防御,而不利于我军反攻。峰城前面是齐崖,崖上是田地和村庄,一座大山像宝塔,一层一层往上叠,山崖对面是一条河,地形很好。我军有4个团,兵力充足,如果我军把工事做好,放敌人攻到山崖的二三层时,实行阵前反击,可以一举将敌捶到前面河中,而他们却要主动先去攻敌人,敌人见我军一攻就往后缩。那边也是梯子地形,对我攻击很不利,敌人居高临下,以强大火力阻击,造成我军的大量伤亡,10师政委甘良发、36团团长汪烈清这些优秀干部都牺牲在攻击途中,结果不得不往下撤。”

马绍海当时是红4军12师36团2营的传令兵,他的回忆也印证了王宏坤的分析:“有一天下午调我们营去打峰城,我记得是从老君场下河,再上山,天要黑时,在半山就与敌人接火了,因敌人在高山处于优势守势,我们在下面处于攻势,地势条件很不利于我方作战,所以,发起几次冲锋都未攻上去,在这里还牺牲了不少人,才命令撤退,仍由原路回到老君场。”

六百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大家耳熟能详。在万源保卫战中,有笋子梁十二勇士。在峰城战斗中,涌现出比狼牙山五壮士、笋子梁十二勇士更悲惨的青平寨六百壮士。相关史料对青平寨战斗的记载只言片语,而当地干部群众却一直讲述着青平寨战斗的故事,2017年6月还在寨上立了一块“峰城战斗纪念碑”。

青平寨上的峰城战斗纪念碑

今年72岁的王美满是土生土长的峰城镇人,曾任职桃花乡乡长、东升乡和南坪乡党委书记,退休后从事涉老工作,熟悉地方历史。几十年来,他从青平寨附近的村民任厚祥、任登仕、张其贵、王正林、朱全德、罗坤章、周仁平等人处收集到青平寨当年六百红军跳崖牺牲的史料。1973年8月,原红33军99师师长王波来到峰城场,与人提及青平寨战斗的情况,刚从南坝中学高中毕业的王美满在场。1989年9月,王波到桃花乡宣讲红色故事,时任乡长的王美满询问了青平寨当年红军跳崖牺牲的事迹。根据王美满收集的第一手资料以及相关人员口述,青平寨战斗的经过比较清晰地呈现出来。

峰城镇仁义村和板桥村交界的青平寨

位于仁义村和板桥村交界处的青平寨是一个面积600多亩的大山寨,海拔近1200米,因该寨所处地势平坦、树木青葱得名。1934年1月1日,红4军结束小垭壑战役后,在青平寨上设立临时指挥部,红军向寨下村民借了晒席作为帐篷。全体官兵昼夜修筑工事,28团和30团在干柏树扁后山梁暗设两道防线,负责警戒并承担野猫洞的主攻任务。29团1营驻扎在寨下广东寺一带,2营、3营驻扎在寨下竹国寺一带,36团在寨下大垭壑垭口前后两个山包也设了防线。

峰城镇仁义村大垭壑

其间,30团偷袭了峰城场的敌军。30团政委涂学渊在小垭壑牺牲后,全体官兵发誓要报仇,团长张吉厚告诫大家不要蛮干死拼,找机会一定报仇。30团很快侦察到敌人大部队在阵地上,峰城街上只留有一个团,中午时分正在吸大烟。张吉厚当即决定攻进场镇,一支小分队化装成国民党军从沟边小巷进街,部队紧随其后。敌人两个哨兵以为是自己人,结果被突然缴了枪,并让他俩指认敌人住所。就这样,趴在地上吞云吐雾的敌人全都被活捉。不到半小时,敌人一个团的俘虏和武器安全转移到红军阵地后方。

1月2日,红4军两个团在大垭壑梁上坚守阵地,阻击进攻的敌人。1月3日,国民党大部队分散包围青平寨,正面三次大规模进攻,红军英勇顽强,击退敌人三次。为便于作战,驻扎在广东寺和竹国寺的红军登上山寨。当晚,敌人施用毒计,胁迫当地农民杨光木带路,大量敌军从下寨槽口,利用陡岩红刺藤偷偷爬上寨,先用刺刀杀害站岗的战士,然后集中火力扫射战壕里休息的红军战士。红军奋起反抗,子弹打光了,抱起石头砸向敌人,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敌人死伤惨重。曾居住在广东寺任宣烈、张子芳夫妇家的29团1营1连的张连长,将身上唯一的手榴弹拉出引线冲向敌群,与敌同归于尽。为了不当敌人的俘虏,更不想死在敌人手中,赤手空拳的红军战士将敌引向悬崖,舍生取义,在桂家岩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红军万岁”“打倒国民党”的口号响彻夜空,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青平寨下寨槽口

青平寨下寨寨门

跳下崖去幸存的战士有90余名,相互搀扶撤离,却被地主刘友武(1952年以“勾结国民党枪杀红军90余人”的罪名被枪决)告密,敌人连夜从桃花场赶来,90余名红军伤员全被杀害。当地村民秘密埋葬,寨下有600多名红军牺牲。1月5日夜,红4军奉命向北撤离。这场战役,敌军死亡400余人,红军共牺牲720余人。

青平寨桂家岩

红4军在小垭壑战斗和青平寨战斗中伤亡较大,从王宏坤《我的红军生涯》一书中也可看出:“10师师长汪乃贵带29团、30团来了,他向我汇报情况。他说,峰城一仗部署没搞好,没打好,后来向北收紧阵地中又打了一仗,也是部署没搞好,增大了我军伤亡……我问部队情况,他说,战斗情绪还不错,但是由于两仗没有打好,部队伤亡大,特别是干部和战士骨干伤亡大,现在28团、营、连级干部没有确定下来,大部分是代理,部队管理上有些混乱。”

来源:《达州日报》2024年11月29日第6版

文/图:冉 奎(中共宣汉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来源: 《达州日报》2024年11月29日第6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