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杨汉秀:从“杨家大小姐”到红岩革命英烈||侯立新

作者:侯立新 来源:广安党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01 14:54:42 浏览次数:437 【字体:

杨汉秀

从“杨家大小姐”到红岩革命英烈

侯立新

誓为革命断家姓,落红无名暗香留。杨汉秀用生命诠释了伟大的红岩精神,她像一株傲然挺立在风雪中的红梅,绽放在人们永远的仰望里。

“转战中条向宝塔,攻读马列振中华。无名英雄巾帼秀,热血浇灌自由花。”这是原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开国少将、书法家魏传统为吴铭烈士题写的一首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在南方局做过组织工作、担任过周恩来秘书的龙潜到重庆渣滓洞凭吊牺牲的难友时,专门打听当年由周恩来从延安带回重庆的吴铭,因不知她在国统区公开活动时的姓名而未果,走时留下《吊吴铭烈士》的诗一首:

延安求学胜利归,胜利回川思有为。

美蒋合作儿女悲,英雄遭厄志士危。

渣滓洞里作楚囚,岂为刑逼而低头。

威武难屈奇女子,鬼蜮伎俩止此耳。

人生一死何足惧,碧血丹心永在兹。

一人死去千万继,全国胜利屈指期。

中国女儿最多情,多情端的为人民。

我思烈士有典型,文采风流今尚存。

龙潜在一份说明情况的书信中写道:“关于吴铭烈士,确系在延安经我介绍到交际处金城同志住处,利用美军观察组的飞机随周副主席一起到重庆。那时想利用她同杨森的叔侄关系,派她去做地下工作。吴铭是共产党员,表现好,所以才派她去做地下工作,后来牺牲在渣滓洞。”

很多人不知道吴铭是谁,或者不知道吴铭到哪里去了,有的同志打听到她牺牲了,但一直没找到墓地。

1977年,一位烈士的儿子在妈妈的遗物中,找到了一张“吴铭同志”见周恩来的介绍信,上面有王维舟的印章和周恩来的两处亲笔批字。至此,才推断出延安的吴铭,就是杨汉秀。

“几十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我的妈妈,因为妈妈离开我时我还不到两个月,妈妈牺牲时,我还不到1岁半。而今我要见到她了,却只是她的遗骨了……”一篇名为《我的妈妈杨汉秀烈士》的文章一经发表,就引发了轰动。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烈士杨汉秀的女儿李继业。李继业知道自己的母亲是烈士,养父母告诉她,她母亲叫杨益秀,但她找遍了烈士陵园的墓碑,没有找到母亲的名字。直到有一天找到杨汉秀的照片,养父母告诉她,那就是她母亲。原来,为了保密起见,杨汉秀留下的字条烧掉了,杨汉秀被记成杨益秀。她和哥哥才知道他们的母亲杨汉秀就是当年在川渝两地广为人知的“杨大小姐”。

那么,被称为“杨大小姐”的杨汉秀为什么又叫吴铭,她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后成为红岩英烈的呢?

在朱德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

杨汉秀1913年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现广安市广安区),她的伯父是杨森,父亲杨懋修在其军中当过补给司令。因杨汉秀在杨家几房女儿辈中居长,又被人称为“杨大小姐”。她自小生活在杨森身边,但看不惯杨森的军阀作风,对封建家庭产生反感。不久后,杨汉秀见到了她革命道路真正的领路人——朱德。

1926年7月,从苏联归来的朱德受中共中央派遣,来到万县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党代表、代政治部主任。杨汉秀得以有机会接近朱德,朱德很喜欢这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杨汉秀管他叫朱伯伯。杨汉秀经常听朱德讲述人生志向和革命真理。朱德的爱国主义情结和坚定的革命意志,给杨汉秀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九五”惨案爆发后,杨汉秀更是在聆听了朱德的反帝演讲后,毅然参加了反帝游行。

不久,朱德离开了万县。受朱德影响,杨汉秀坚定了对革命理想的追求。

1934年,杨汉秀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坚决退掉包办婚姻,毅然和家境贫寒的渠县小学教员赵致和结婚,婚后夫妇一同去上海读书。这期间,她接触了许多爱国热血青年,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同时还苦练剑术,决心学习秋瑾,准备干一番轰轰烈烈事业。

抗战全面爆发后,杨汉秀回到渠县,丈夫不幸病逝,遗下一儿一女,但她没有被家庭的重负所羁绊,而是一心向往到革命圣地——延安参加抗日斗争。在家庭教师朱挹清(共产党员)的帮助下,杨汉秀在成都星芒报社承担校对工作。在此期间,她对朱挹清表示:“真理在何处,为我所知。无论杨家铁门或四川剑门,岂能锁囚于我?!纵然是爬,也定去延安。”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从报纸上得知朱德任八路军总司令,正率领部队在敌后作战,这使得她在黑暗中又看到了希望。

1940年春,杨汉秀带着朱挹清的推荐信,开始了北上征程。到了宝鸡,因胡宗南对延安周边实行封锁,暂时被滞留。杨汉秀打听到共产党领导的民间抗日团体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有一个叫干玉梅的特派员是四川人,便决定寻求她的帮助。杨汉秀冒着生命危险,从三门峡渡过黄河,到北岸寻找干玉梅。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长途跋涉,来到中条山,见到了干玉梅,加入了抗日游击队。

没多久,中条山的抗日游击队就要穿过敌占区,到太行山八路军总部去,和大部队会合,在经过一个小山村时,被国民党军庞炳勋的部队给拦下来了,国民党兵说他们“形迹可疑”,要把他们拉到军部去审查。游击队的领导层决定让杨汉秀出面,亮出她是杨森侄女的身份,希望可以避过审查。

国民党兵果然把审查的注意力全部放在杨汉秀一个人身上,放松了对其他同志的审查。她摆出大小姐身份、搬出伯父杨森的招牌,虽幸免于难,但被软禁,之后她乔装成朝鲜族妇女机智脱险。

在冲破国民党军、警、宪、特的重重阻挠后,杨汉秀于1940年冬抵达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七贤庄,见到了阔别14年的朱德,朱德一眼就认出了她。听完杨汉秀讲述一路上的经历,朱德又感动又心疼,他表扬了杨汉秀:“你为了到延安,近一年来经历的种种困难,就是最好的入学考试。”杨汉秀向朱德表示:“我决心要做军阀、地主家庭的叛逆者,跟着共产党革命到底,就是无名无姓也决不姓杨。”朱德说:“照你自己说的无名无姓,就叫吴铭吧,不过是口天吴,金字旁的铭。”从此,杨汉秀改名为吴铭,表明了她与杨氏家族的彻底决裂,甘愿作一名为革命事业默默奉献的无名战士的决心。

不久,杨汉秀由八路军办事处护送到延安,进入延安女子大学第七班学习,后转入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后又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杨汉秀被派往关中专署工作,后又调往“八一”剧团任美术教员,朱德两次在延安枣园接见了她。她多次申请入党,却都因出身问题被搁置下来。对于这些杨汉秀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1942年3月,在朱德和王维舟的关怀下,杨汉秀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带着特殊使命随周恩来回到四川

抗战胜利后,为了做国民党上层的统战工作,组织决定抽调一批四川籍共产党员返川,杨汉秀就是其中一员。

1946年3月22日,在王维舟的引荐下,杨汉秀受到周恩来接见,聆听了党组织派她回四川工作的指示,接受了党组织交给的秘密任务。她的任务是:若和平协定得以维持,就做上层统战工作;若形势逆转,就策动反蒋武装斗争。周恩来很体贴她,听说她有肺病,嘱咐她不宜坐卡车,还是跟他搭飞机为好,又叮嘱她:“回去就不是叫吴铭了,革命要你当大小姐,你就当大小姐吧。”考虑到她身体欠佳,安排她住在交际处。3月25日,杨汉秀随周恩来同机飞抵重庆。

国民党军统西安站早就将她奉调四川情况电告重庆,她一下飞机,便被特务监视。她在红岩村(八路军驻渝办事处)住了一个晚上,便转到渠县农村从事地下工作。下乡后,她以“杨大小姐”身份“走亲访友”,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开展统战工作,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她把自己分得的田产重新掌握起来,以经商为名,在渠县县城金家坡街茶馆秘设“通讯处”,收转重庆方面的情报。

杨汉秀家成了地下党活动中心。接头暗号是:“你读《圣经》吗?”“我读《论联合政府》。”原来《圣经》只是个伪装,里面装的是《七大文献》,是1945年6月大会闭幕时印刷的,由周恩来从延安带到重庆的。这本文献收录了毛泽东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朱德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毛泽东《开幕词》,以及朱德、刘少奇、周恩来、林伯渠等在开幕会上的即兴发言。

他们经常在这里学习《七大文献》。杨汉秀不禁回想起在延安参与《七大文献》印刷的情景:为了赶在代表们6月底离开延安前,发到代表们手中,他们在简陋的印刷车间加班加点赶印,很多知识分子参加了校对,通册没有一个错别字。由于赶时间,大家分工各印一部分,没有通编页码。杨汉秀对自己参与印刷的《七大文献》充满感情,她把《七大文献》交给一位地下党同志,相信革命胜利后,这将是有特殊意义的革命文物。

杨汉秀把佃户组织起来,以练团防和打太极拳的名义,培训地下武装,还把自己陪嫁的3000挑田土卖了,购买枪支弹药,用作革命斗争的活动经费。同时还资助贫困佃户、支持救济院的贫苦青年升学。此外,经常往返于重庆、渠县之间,为筹集枪支和活动经费而奔忙。

用信仰之光照亮黎明前的黑暗

由于频繁从事革命活动,杨汉秀自然成为国民党特务的眼中钉,故在1947年到1949年期间,杨汉秀曾三次被捕,但她每次都大义凛然。

1947年7月,因中统特务漆旭告密,杨汉秀被逮捕。在关押期间,杨汉秀不仅没有吐露任何情报,还教育前来探望的儿子:“妈妈不怕死,你也不要怕!即使我被害了,也会有人照顾你们兄妹,你要坚强些,以后成为一个勇敢、进步的青年,长大了好为妈妈报仇!”

1948年9月,因军统特务柳自修告密,杨汉秀第二次被捕,转押至重庆渣滓洞监狱。在狱中,她沉着冷静,严守党的机密,为患病难友端茶送水、照料生活,凭借自己的特殊身份与难友一道开展斗争。

根据渣滓洞唯一的女性幸存者盛国玉回忆,当年她被国民党特务抓捕,暂时关在重庆卫戍司令部时,就认识了杨汉秀。盛国玉初见杨汉秀,不敢和她搭话,因为杨汉秀梳着齐肩短发,身穿干净的“列宁服”,还能自由出入卫戍司令部。

盛国玉把杨汉秀当成了国民党的女特务一类人物,但是杨汉秀却对盛国玉说:“我们是一样的人。”她耐心地向盛国玉和其他同志解释,她也是共产党员,也是被关押在这里的犯人。

借助于身份的特殊性,杨汉秀时常打听监狱外面的各种新闻和延安的情况,说给狱中的同志们听,还给大家提供各种生活上的帮助,她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鼓励大家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和敌人斗争到底。

1949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取得三大战役胜利。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到狱中,大家都异常激动,不约而同齐唱《国际歌》。大家还想办法制作贺卡相互赠送,写了庆祝胜利的标语贴在牢门上。春节前夕,杨汉秀代表难友面晤看守长,要求举行春节联欢会,几经斗争,联欢会获得应允。杨汉秀与战友们一起,在狱中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新春联欢会,各个监室都表演了节目。杨汉秀把鲜红的被面往下一扯,腰间一扎,头一个冲上放风坝,扭起秧歌,边扭还边唱:“猪呀羊呀,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勇的解放军。”女战友们也跟着她一边扭着秧歌,一边齐声高唱。这一次特殊的“春节联欢会”,大家终生难忘。

1949年4月,杨汉秀被杨森保释出狱。临别前,杨汉秀环视了一圈狱中的难友们,鼓励他们继续斗争,自己一定把情况向党组织汇报,请党组织设法营救他们。

杨汉秀出狱后,被杨森以“疗养”名义,软禁在重庆一家医院的高级病房。一天,杨汉秀见到了前去“探病”的伯父杨森,当时,杨森表示,只要杨汉秀和共产党一刀两断,他就送杨汉秀出国留学。但杨汉秀拒绝了杨森的条件,反而劝说杨森不可继续糊涂下去。

自从杨汉秀被保释之后,盛国玉就再也没有见过她。从国民党的魔爪中逃出来后,盛国玉曾经多方打听杨汉秀的消息,但都杳无音讯,无人知道其下落。

大义凛然为正义献身

1949年9月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给重庆人民造成了惨重的损失,激起了强烈的民愤。火灾发生后,杨汉秀奔走于街巷,揭露国民党蓄意制造纵火事端嫁祸于共产党的阴谋。

杨森恼羞成怒,遂于9月17日深夜下令将杨汉秀秘密逮捕,并连夜突击审讯,企图将纵火的罪名栽赃于她。杨汉秀自知必遭杀身之祸,却无所惧怕,对所加罪名据理驳斥。

不久,时任重庆市刑警处长的张明选见毫无收获,遂派人将杨汉秀拖进一辆小轿车里,后排的两个男人拿出一根绳子套在她的脖子上,将其勒死,并将其遗体抬到重庆西郊的歌乐山金刚坡的破碉堡中掩埋。杨汉秀就这样被反动派秘密杀害。

党中央对杨汉秀的下落十分关注,多次发电报给西南军政委员会,指示派人多方寻找,称她为“最伟大的军阀叛女”的朱德几次给邓小平、刘伯承等人捎口信,拜托寻找杨汉秀的下落。1952年,有关方面从被捕的国民党特务宋世杰的审讯中,方知杨汉秀牺牲的大致情形,但仍不知道烈士的遗体被埋何处。重庆修建烈士纪念碑时也无法刻上她的名字。

1975年,重庆歌乐山地区的一位老农向组织反映:曾经在金刚坡碉堡中,发现过一具带着手铐的女尸。

歌乐山地区是国民党军统特务的总部和渣滓洞监狱所在地,这里曾经发生过多起对共产党员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之后这里建起了烈士陵园。

老农提供的信息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警觉:这很有可能是一位烈士的遗体!烈士陵园很快派出专家对遗体进行骨骼鉴定,再结合在军统工作过的特务口供,终于确定这具女尸就是当年神秘失踪的杨汉秀烈士的遗体。

1980年11月25日,重庆市民政局和重庆美蒋罪行展览馆(现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隆重举行了杨汉秀烈士遗骨安葬仪式,并将烈士遗骨迁葬于重庆“一一·二七”死难烈士之墓。

当年介绍她去延安的家庭教师朱挹清,后担任西南师范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写了一首诗来悼念杨汉秀烈士:

昔日难虞陕北行,托孤别姥烈心倾。

蜀原山绕川流急,秦岭云回雁过惊。

啼罢杜鹃花总艳,飞劳精卫海犹横。

归来遭遇鸱枭辈,卓节流芳播海瀛。

誓为革命断家姓,落红无名暗香留。杨汉秀用生命诠释了伟大的红岩精神,她像一株傲然挺立在风雪中的红梅,绽放在人们永远的仰望里。

来源: 广安党史研究

作者:侯立新

来源: 广安党史研究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