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从保路运动到动车时代——《迪山日记》研究之四⑥:小庙机场与青山机场‖罗瑾

作者:罗 瑾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2-26 15:36:47 浏览次数:1001 【字体:

从保路运动到动车时代

——《迪山日记》研究之四⑥

罗 瑾

小庙机场与青山机场

一、

驼峰航线的唯一中转站——小庙机场

在中国抗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不仅是乐西公路,西昌小庙机场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西昌小庙乡(现西昌长安社区小庙村)地图(罗瑾 供图)

小庙机场,位于西昌县城西北7公里天王山脚下小庙乡(今属西昌市长安社区)北侧的安宁河谷平原上。民国21年(1932),为了在四川军阀之战中取得优势,刘文辉投入大量资金,并令川康边防军在宁属征调汉、彝民工修建小庙机场。初建时,小庙机场只是足球场大小的一个泥坝子,无任何安全设施,民国24年(1935),红军长征过黔滇之时,刘文辉接到当局消息,即蒋要派部到西昌建立空军。刘文辉率部急忙对小庙机场加以改建,以迎接蒋介石的空军,但蒋的空军却未来驻。扩建完成后的小庙机场呈“H”型,南北两竖50×19米,中间一横为750×10米的跑道。民国25年(1936),蒋介石想借杨森之力打击云南王龙云的势力,将龙云挤走,把云南纳入自己的掌握之中。蒋考虑到西昌与云南的特殊地理位置联系,打算让杨森带领二十军到西昌驻防。3月,20军军长杨森飞抵西昌,首次启用小庙机场。

民国二十六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命十八行政督察专员对小庙机场进行扩建。次年,机场扩建成750×50平方米泥结碎石道面,竣工后交通部邮政机自重庆飞西昌试航成功,西昌至重庆航线由此开启。这标志着小庙机场已开始担负传递邮政信息的重要作用。

民国28年(1939年)西康省成立,西昌隶属于西康省。由于抗日战争发展之态势,蒋介石在西昌设立行辕,并征调西昌县、冕宁县、宁东设治局三地汉、彝民工万余人,调来技术精湛的空军工程技术人员,对小庙机场进行大规模扩建。

这次扩建机场,建立和完善了机场中枢神经塔台的地空指挥联络系统,加固跑道,机场跑道达到1500×50米,并在东端天王岗到东北山垭口开辟飞机疏散道,机场东南一侧建立几十个“丄”形飞机掩体,横杠长14米,竖杠长12米,宽均为3米,顶上用竹木杂草掩盖。这样的掩体从空中或远处难以发现,以致后来日机轰炸小庙机场都没发现掩体内的两架战斗机。

蒋介石基于将西昌作为第二陪都,对此次扩建相当重视,四川省政府快邮代电建民三号第14894号载:“本行辕①为启核员工增加工作效率起见,特制定建筑机场及公路员工奖惩通则,颁发施行奖惩既明,成效斯著......因附建筑机场及公路员工奖惩通则。”与此同时,西昌国民政府军委会航空委员会在小庙设立空军十一总站第六站,负责机场管理、维修。这表明小庙机场正式成为军用机场,场内安全措施与应急措施基本完全。民国29年(1940),小庙机场经西昌行辕扩建完竣后,正式投入抗日军需使用。

小庙机场旧址(2018年摄,图片来源:李力)

日军为摧毁我空军有生力量、控制我空军飞行航线,切断我军一切运输生命线,对四川的机场逐个进行侦查。民国30年(1941)6月,敌侦察机第一次经屏山来西昌上空侦察,历时约三十分钟,由于彼时小庙机场并不是全川的主要机场,未对小庙机场进行轰炸。为保存空军实力,民国30年(1941)8月14日,当局将大型机场里面的飞机暂时疏散到边远地区的小型机场。小庙机场临危受命,附近的天王山麓四周和李君堡故道旁亦停放了疏散而来的80多架飞机。西昌航空站为保证疏散而来的飞机安全,在山垭口和一担土的山脚下挖了露天藏飞机的堑壕。安全渡过10天后,同月28日即从小庙机场飞离。事隔两天,日机36架即来西昌小庙机场轰炸。据民国《西昌县志·卷九·兵寇志》记载:“八月三十一日,西昌第一次遭空袭,敌侦察机一架,于十二时三十分到达,在(市)空盘旋后,直趋机场,午后一时,敌轰炸机三十六架,即达市空,分四队,每队九架,经西北转飞机场,离地约五千公尺,在机场投弹—百三十余枚,多数落在田野间及公路两侧,炸死贫民二人,伤六人,毁民房二间。”

《西昌县志》有关日机轰炸小庙机场的记载(罗瑾 供图)

1940年6月,日寇封锁法属越南海防港,滇越铁路、公路运输中断。此时,开辟空中航线运输战时物资迫在眉睫。民国29年(1940)3月,为冲破日军对中国国际交通线的封锁,中国战区参谋史迪威决定由美驻印度空军开辟印度——中国航线。这条飞机在喜马拉雅山脉与横断山脉之间觅缝隙飞行的航线,就是二战中异常艰险的“驼峰航线”。扩建后的西昌小庙机场成了“驼峰航线”的中转站,战略地位更为重要。空军站奉命又在小庙场北、山垭口附近,赶建了30多栋房屋,以供来场盟国空军使用。民国29年(1940)年8月,美军派来了一支300多人的地勤中队进驻机场,同时运来大量汽油、器材储备在天王山四周。自此,每天都有美军运输机队在西昌起降,加油、检修或休息过夜。然后分赴重庆、昆明、成都。

驼峰航线

1942年,美国政府出于战略考虑,将陈纳德率领的“飞虎队”并入美国陆军航空队第10航空队,为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的骨干力量。1943年3月被编为第14航空队,并受命进驻西昌小庙机场,带来了一批轰炸机、运输机和地勤人员。在当时而言,有这样训练有素的航空队入驻,对于西昌地区来说极大加强了安全性,防空警报也未响起。自此,在美国盟军的帮助与保护下,开辟了西昌—印度,西昌—重庆,西昌—昆明军运航线,这使得小庙机场成为中国与国际联系的又一重要出口,并且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隐蔽性很强,日空军难以发现。

飞虎队在驼峰航线上飞行

民国32年(1943),航委会第5修理厂由广西桂林迁西昌锅盖梁东山,有工程师、技师700余人,这是当时西康境内工程技术人员最集中的工厂。该厂除修理各类军用飞机外,还利用各地运来的残损零部件加以修复后,自己组装了一架美式战斗机,但试飞失败。此次修理厂迁移,表明国民政府对于西昌地区的重视程度,同时在专业的工程师和技师带领下,使得小庙机场的飞行安全性有了一定保障。几经扩建、修复的小庙机场,民国33年(1944)已初具规模,拥有长1560米,宽400—500米碎石跑道。空勤、地勤人员多达五六百,各型军用飞机起降频繁,主要起落各式活塞式飞机。在美国14航空队的保驾护航下,小庙机场有了短暂的春天,来往飞机空前热闹。抗日战争胜利初期,蒋介石携宋美龄乘机在小庙机场降落,住在“特宅”策划“倒龙云”。1946年,中国航空公司在西昌开办民航业务,开通西昌—重庆航线,机场变更为军民合用机场,后又开通西昌—昆明、西昌—海口和台湾等航线。

解放军指战员在小庙机场追击逃跑的敌人(图片来源:《西昌解放六十周年纪念文选》)

1950年3月26日,胡宗南、贺国光等连夜仓惶在小庙机场乘两架飞机向海南逃窜。3月27日5时许,中国人民解放军44师第132团先攻占了小庙飞机场,然后进城解放西昌,军管会接管原中航公司驻西昌办事处。同年10月,西昌小庙机场民航西昌站建立,小庙机场民用部分命名为西昌小庙机场,开通成都—重庆航线,办理客货运输业务,同年底停航,民航西昌站撤销。1958年3月,民航成都管理处在民航西昌站开通成都—西昌航线,民航站恢复建制。1965年7月1日,民航西昌站划归中国民用航空四川省管理局领导。时机场基础设施差,只能起降里2、伊尔14、运5等机型,旅客候机室用职工食堂代替直到1975年。1975年5月1日,西昌青山机场启用,小庙机场关闭。后变为耕地和鱼塘。

小庙机场旧址(2018年摄,图片来源:李力)

二、

国防三线建设项目——青山机场

西昌青山机场位于西昌市安宁镇机场路,南距西昌市中心11.5千米,属高原机场(1562米)。

青山机场位置图(罗瑾 供图)

1958年,国家为建设西昌钢铁基地,厂址选在小庙机场附近,需占用机场部分土地,加之机场净空条件差,也需择址另建。1965年5月,空军后勤部派员到西昌踏勘后定勘并上报预留位置,认为西昌锅盖梁适宜修建大型机场,兼顾战备因素,将该机场列为国防三线建设项目,交由民航修建军民合用机场。

1967年2月,国家计委批复同意民航总局在西昌锅盖梁(今安宁镇)修建机场的报告。同年4月,新的机场开工建设,代号“3·15”工程。1974年12月底,历时8年的机场修建工程及通信设备安装工作基本完工。跑道长3600米、宽50米,正南北向,与之平行的滑行道长3600米、宽18米,设置6条联络道与跑道连接,停机坪4个,客机坪1个。性质从原来备战为主、满足图16型轰炸机和伊尔18型运输机的要求,转变为能起降波音707,伊尔62、波音747型飞机。

青山机场(图片来自《凉山彝族自治州交通志》,罗瑾 供图)

1975年5月1日,西昌青山机场正式启用。7月1日,民航第七飞行大队用安24飞机试航,7月21日,航班正式载客飞行,首条航线为西昌—成都航线。当时航站保障的飞行任务是以运12为主要机型的护林防火和飞播造林,自开通以来,青山机场为凉山、攀枝花市等州市长江上游地区飞机造林1500余万亩。为防火护林飞行数千小时。

青山机场建成后使用效率不高,据统计,1975至1985年10年间,由安24机型执飞的航班量从每周2班逐渐增加到每周5班;1958年至1990年,累计发送旅客仅16.9万人次,发运货邮约1340吨。1976至1977年,空军场站在跑道涵洞以北扩建停机坪约5500平方米,此后机场多为空军战斗机驻场训练之用。

随着我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西昌成为世界闻名的卫星发射基地,承担国际通信卫星发射的商务业务,成为4D级标准全天候开放机场。1988年,西昌锅盖梁机场改扩建工程开工,1989年12月竣工。1990年2月12日,运送“亚洲一号”卫星集装箱的B747外航飞机首次降落西昌机场。1992年10月1日,西昌锅盖梁机场新航站楼启用,面积为1540平方米。

美国波音747客货飞机在西昌机场卸澳大利亚委托发射的卫星(图片来自《凉山彝族自治州交通志》,罗瑾 供图)

1997年3月17日,民航总局同意民航西昌站成建制地划归双流国际机场管理,5月12日,更名为西昌青山机场,飞行区等级4D,完全适应AN124.8747以下机型起降。1998年10月,夜航正式开放。2002年旅客吞吐量达6万多人次,松茸、水果、鲜花等凉山土特产通过空运到大城市销往国外。

1997年10月31日,民航总局颁发西昌青山机场使用许可证(图片来自《三线建设在四川(凉山卷)》)

2004年3月,西昌机场划归四川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管理。

2006年5月18日,国航从西昌青山机场始发的国内航班通程登机业务开始正式运行,旅客吞吐量虽达到18.4万人次,但已不能完全适应凉山州经济社会发展和航空业务量的增长需要。

青山机场候机广场(图片来自《见证辉煌·西昌改革开放30年》)

2009年10月12日,西昌机场改扩建工程可研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本期工程以2020年为目标年,按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1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950吨需要设计,飞行区等级为4D,对跑道进行机场灌浆处理和盖被,新建航站楼1万平方米,配套建设供电、供油、给排水以及辅助生产生活设施。项目总投资3.96亿元。

2011年6月29日,作为国家西部交通改造重点项目的西昌青山机场改造竣工,新候机楼正式投入使用,客运吞吐量由原来的20万人次上下提升到可吞吐百万人次。凉山经济特别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航空基础设施的改善,迅疾带来西昌空港客流量的直线飙升,从改造前的年吞吐20万人次上下,迅疾迈过年吞吐40万、50万人次大关,到2014年已突破年吞吐百万人次,比预计时间大大提前。

西昌青山机场(郭建良 摄)

自1975年5月1日通航以来,西昌青山机场圆满完成了B747、AN124空运“亚洲一号”“北斗导航系列”“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等卫星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到西昌航空保障任务。

1958年至2021年,西昌青山机场开通航线由1条到32条,通航城市由1个到31个,年旅客吞吐量由1199人次到159.5万人次。2018年,西昌青山机场被评为全国“最佳旅游支线机场”,现飞行区等级指标为4D,有3600×60米(含道肩)跑道一条,3600×18米滑行道一条,可起降波音B747及以下各类型飞机,航站楼共2层,面积1万平方米,设3座登机廊桥。

西昌青山机场(2008年9月20日 郭建良 摄)

2022年的青山机场(青山机场 供图)

【注】

①本行辕:西昌行辕。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1.《抗战时期的西昌小庙机场》,廖扬。

2.《追寻祖父李松泉的抗战足迹——西昌小庙机场寻秘 “驼峰航线”唯一中转站》,李力。

3.《档案见证﹒凉山70年》,凉山州档案局、凉山州档案馆编。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罗 瑾(四川省凉山州史志办公室原主任)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