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从保路运动到动车时代——《迪山日记》研究之四⑦:108国道与雅西高速公路(一)‖罗瑾

作者:罗 瑾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2-28 15:23:56 浏览次数:3894 【字体:

从保路运动到动车时代

——《迪山日记》研究之四⑦

罗 瑾

108国道与雅西高速公路(一)

乐西公路汉源至西昌段成为(北)京昆(明)公路——108线(以下称108国道)的一段。1984年,国家计委、经委、交通部划定国家干线公路,四川省入网9条,记录在《四川省公路志》上的第一条就是108国道。该线起点为北京天宁寺桥,沿途经河北、山西、陕西、四川和云南共62个区县市,终点为昆明市普吉路与王家营路交叉口,全程3356公里,四川省境内里程1291公里,从北部川陕边境的七盘关入川,向南经广元、绵阳、德阳、成都、雅安、西昌、攀枝花进入云南。

108线路图(资料来源百度,罗瑾 供图)

一、

四川境内的108国道

占国道108线总里程38%的四川段,各路段的修筑时间和名称都不一样。

(一)川陕公路

自川陕交界的广元七盘关,经昭化、剑阁、绵阳至成都段,称为川陕公路。为建设抗战大后方——四川,民国23年(1934年)10月,蒋介石下令限期修筑公路,由成都平原向北打通大巴山,进入陕西汉中,与正在赶工的西汉公路衔接。川陕交界,南有秦岭,北有大巴山,“穷地之险,极路之峻”“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千百年来只能以栈道与骡马山路通行。

古蜀栈道(广元市朝天区委办公室 供图)

川陕公路由国民政府总策划,川陕两省政府负责,四川公路总局承建,川陕公路总段工程处具体实施。总工程师是曾和詹天佑一起参加了京张铁路、杭江铁路设计施工的万希成。七盘关至绵阳278公里,1935年6月12日,开始踏勘,9月15日开工,17万民工修筑,年底全线初通,其中明月峡工程延至1935年6月完工。

七盘关——西秦第一关

自古“剑门天下险”, 七盘关是川陕路第一险。位于川陕交界处七盘岭之巅的七盘关,只有从山脚到山顶盘旋七道而上的羊肠小道,山势险恶,飞鸟惊绝。清代诗人师范路过这里时感叹:“蜀道雄千古,严关峙七盘。霜搜红树直,山锁白云寒”。经中美设计师反复研究,最后决定绕开七盘关,从七盘岭山腰一侧另辟路径,逶迤盘旋而下。公路修好后,七盘关因此失去了千年雄踞四川北大门的美名,七盘岭沦为不为人知的丛山一峰。但公路仍然在崇山峻岭间盘旋,坡陡路险,稍有不慎,掉落悬崖而车毁人亡的事故,屡见不鲜。20世纪90年代,开通七盘关隧道,原七盘关老川陕公路被荒废,再无人车通行。

明月峡半隧道

第二险是明月峡。明月峡自古是川陕咽喉要道,山势奇险,峡高谷深,“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令工程技术人员束手无策。1935年,鉴于时间紧迫,筑路委员会组织民工在明月峡古栈道半壁绝崖上,用炸药、开山机等开凿出一道长864米、宽4.5米的凹槽,并在凹槽中设置了会车待避所,外侧设标桩为号,形成一道“老虎嘴”长廊,勉强可以通车,称为明月峡半隧道,这是四川公路建设中第一个半隧道。这段凹槽式的公路如今停驻在明月峡上方,形成了一道令人惊叹的“老虎嘴”长廊。1937年9月,川军第一纵队10万将士,通过川陕公路开赴抗日前线。

108国道经过广元千佛岩(图片来自《四川省公路志》,罗瑾 供图)

第三险是千佛崖。山是一面佛墙,佛墙是一面山。这是古今游人对千佛崖的赞誉。千佛崖位于广元城北5公里的嘉陵江东岸,与皇泽寺隔江相望,是四川境内规模最宏伟的石窟群。在长约420米、高约40米的崖面上,龛窟密布,重重叠叠,多达13层。据清咸丰四年(1854年)所立的石碑记载,全岩造像有17000余座。遗憾的是,1935年国民政府修筑川陕公路,凿崖开路,绝壁炸石,给千佛崖造成了极大的破坏,10000余座造像被毁。现存大小龛窟400多个,造像7000余尊。

第四险就是剑门关。“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剑门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蜀北屏障,秦川咽喉,剑门山连绵起伏,雄奇险峻,山峰“千里无土”,大多为裸露的岩石,形成一道天然城墙。修筑川陕公路,拆毁了历经千余年的雄伟古关楼,仅存一块长方形“剑门关”石碑。

剑门关旧照

绵阳至成都段141公里,建于军阀割据时期。当时,德阳至绵阳为29军田颂尧防区,成都至广汉为28军邓锡侯防区,他们各自为巩固地盘、便于军运,联合地方募捐修路。相继于民国15年(1926)和民国16年(1927)次第开工,1927年成绵马路全线连通。

川陕路因工程限期紧迫,故降低标准,完工后线型很差,急弯陡坡相连,路面简易,缺乏抗洪能力。修后不久,路基多处崩塌,交通中断,四川公路局征工整修,民国26年(1937年)6月完工,以后两年连续进行改建和整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年投资,对该路进行重点整修,改弯降坡,加宽路基,新、改建桥梁,铺筑沥青路面,行车条件大为改善。

(二)成雅公路

成都至雅安段147公里,不到150公里的路程,筑路过程曲折。民国元年(1912年),川边经略使尹昌衡开始修筑,称为“成康军路”。时路线未经测量,沿赵尔丰所修“治边大道”扩建,路幅宽规定为12英尺(合3.66米),且路基没夯实,路面盖土即成,被雨水冲刷后,乱石裸露,行走困难,群众怨声载道。修成后10多年间无人管理,建成路段复为良田。之后,“二刘”两度接替,机构三次更迭,4次换人,修修停停,费时5年半,成雅路段简易筑成。

金鸡关(韩毅 摄)

民国14年(1925年),为军事需要,西康屯垦使刘成勋续修成雅段,于12月20日在成都武侯祠举行开工典礼,成都—双流,双流—新津,新津—邛崃,邛崃—名山,名山—雅安分段开工。

民国16年(1927年),新津—邛崃间土路将成,邛雅间工未及半,刘成勋下野,工程随之停顿。同年,刘文辉在邛崃设成康马路局,派旅长张致和任总办主持修建,历时10个月,整治已成新段,完成邛崃境内工程,不久张致和移防,路工停顿。

民国18年,成康马路总局改为分局,委邱鹄为分局长,7月在名山举行名山和尚脑和雅安金鸡关2段开工典礼,时“防区混战”又起,工程进展缓慢。

民国19年(1920年),邓骧任成雅分局局长,直到民国21年(1932年)夏才勉强打通。后民国24年(1935年)和民国28年(1939年)进行了两次整修。

民国38年(1949年)岁末,四川陆续解放,国民政府军队撤退时,破坏了部分桥渡,公路阻断。

建国初,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委员会支援司令部及中国人民解放军18军后方司令部领导的雅甘工程处组织抢修,于1950年4月10日恢复了成都至雅安的公路交通。

(未完待续)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罗 瑾(四川省凉山州史志办公室原主任)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