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杜甫与蜀州之旅

来源:史志崇州 发布时间:2025-04-21 16:07:11 浏览次数:146 【字体:

杜甫与蜀州之旅

杜甫好游

若以蜀州为中心,蜀州之外因杜甫而相涉的地点便是成都浣花溪了。因为他在成都浣花溪和了一首来自蜀州的诗,便让蜀州的“东阁官梅”四海传扬,成为蜀州的一处胜景,千年流芳。不仅如此,这首诗还因咏梅动情而被明末文坛领袖王世贞誉为“咏梅第一”,从而成为诗歌史上一朵永不凋谢的花。

若以杜甫为中心,蜀州之内因杜甫行游而相涉的地点便有江源的唐兴客馆、“开笼近鸟巢”的羊马河畔、安阜的泗安寺以及江寒树影稀的白马江畔。

图片

杜甫是一个喜欢到处闲逛的人,他在成都的几年,成都平原到处留下了他的足迹。而他到蜀州行游,主要得益于高适与裴迪两位朋友的热情好客。

杜甫与友人的真情

高适是著名的边塞诗人,早年与杜甫交好。安史之乱后,他先是出任淮南节度使,后出任彭州刺史、蜀州刺史,以及西川节度使。无论是节度使还是刺史,皆是统领一方的地方大员。而杜甫则是八方求食,四处躲藏,最后一路颠簸到了成都,依朋友严挺之的儿子严武住了下来,日子自然过得不如意。高适出任彭州刺史,杜甫闻之大喜,当即向他写了一首求助诗。诗曰:“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诗中求助之意可谓直接了当:我现在是人生的秋天,年过半百;生活的秋天,饥寒交迫。请问主政彭州的大人,你什么时候可以帮助我?高适接诗,二话不说,即给他寄钱寄米。故而杜甫有诗:但有故人供䘵米,微躯之外更何求?

杜甫感受到了高适的真情犹在,于是在高适调任蜀州刺史后,便时不时地到蜀州闲游。他到底来过几次蜀州,今已无法说清。不过,他到蜀州一定是悠哉游哉,应该是可以肯定的。当时,从成都到蜀州,其路线大约是成都—双流—唐兴县(江源)—过羊马河—安阜—过白马河—蜀州城。一般来说,成都到蜀州,江源是其中转站,若是时间不急,一般都要在此住上一晚。

一次,杜甫到了唐兴县城,正逢唐兴县客馆(相当于唐兴县政府招待所)维修峻工。唐兴县令王潜见大诗人杜甫到此,便热情留其宿,并要他为客馆写一篇记。杜甫夜游客馆,见其华堂丽屋,合乎规制,于是欣然命笔,作《唐兴县客馆记》。杜甫一生留诗甚多,留文少也。故而文彩斐然的《唐兴县客馆记》,便弥足珍贵。

图片

唐兴宾馆(图源:今日崇州)

杜甫到蜀州,很不见外,一次还专门带上一位姓韩的朋友。姓韩的朋友在家排行十四,所以人称韩十四。韩十四因为兄弟众多,故而战乱一起,便天各一方。当他们到达白马江边时,韩十四突然收到了一封家书。家书中大约告诉他父母皆在江东,

要他速往江东团聚。韩十四来不及到达蜀州城,便向他匆匆告辞。杜甫为他高兴,所以也便立即与他告别。临行前,作诗一首《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因为对朋友送得真诚,所以不经意间又创造了一首文学经典。

高适在羊马河上建起了一座雄伟的竹桥。桥成之日,高适盛情邀请杜甫前来观赏。杜甫到时,很为竹桥“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的壮丽景象所震撼,于是用诗记下了高适这惠及一方的“济川功”。若非杜甫的记载,后人也许便不会知晓“西川供望眼,唯有此江郊”。

杜甫爱游蜀州

裴迪是著名的田园诗人,一生与王维交好,与杜甫也很友善。高适离开蜀州后,王维的兄弟王缙出任蜀州刺史,裴迪也随之来到了蜀州。裴迪一到蜀州,也惹得杜甫欢天喜地重游蜀州。在裴迪的陪同下,杜甫专门游览了安阜的泗安寺。他登上钟楼,于是吟出了蜀州的大美:“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杜甫到底来过蜀州多少次,虽然现在已说不清,然他每一次的造访,都裹围着亲切的友情,所以他的蜀州之旅,每一次都很美好。这种美好的感觉,融进了他的文,也融入了他的诗。

当我们阅读相关的诗文时,这种美,也就淌进了我们的心。而心的天地,也因之而五彩斑斓。

来源:史志崇州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史志崇州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