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史学争鸣】牧誓八国与蜀地的关联思考‖宋翔

作者:宋 翔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4-22 15:01:30 浏览次数:162 【字体:

牧誓八国与蜀地的关联思考

宋 翔

牧野之战是商周之际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尚书・牧誓》详细记载了周武王在牧野之战前对参战各方的誓师过程。其中提到“庸、蜀、羌、髳、微、卢、彭、濮”八国,这八国作为周武王联合的主要力量,参与了对商纣王的讨伐行动。这些国家多为当时的少数民族方国或部族,它们的参与体现了周武王联合各方共同伐纣的战略意图,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格局中,商周王朝与周边部族之间复杂的政治、军事关系。以下,我们将重点对这牧誓八国所在区域进行分析,从而为牧誓八国在蜀地提供证据。

《华阳国志》由晋代成都人常璩编著,是专门记述巴蜀及西南地区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书中明确指出周武王伐纣胜利的重要原因:“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这从宏观层面强调了来自古蜀地的巴蜀之师在牧野之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牧誓八国与蜀地的关联提供了有力证据。

宋代《分弓亭记》记载:“牧野誓师,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与(参与)焉,盖今东西蜀与巴郡是也。”这不仅点明了牧誓八国的名称,还进一步细化了这些国家在今东西蜀与巴郡的分布范围,使二者关联更加具体。

《尚书详解》提到:“庸、蜀、羌、髳、微、卢、彭、濮,则此指西南八国之在会(牧野之会)也。”明确了八国的西南地域属性,与巴蜀所处地理位置相吻合。

唐代《括地志》记载:“戎府(宜宾)之南,古微、泸、彭三国之地。濮在楚西南,有微、濮州、泸府、彭州焉,武王率西周夷诸州伐纣也。”这既提及了微、卢、彭、濮等国的具体位置与周边地缘关系,又将其与周武王伐纣的行动相联系,说明巴蜀之地的这些国家在当时的政治军事格局中有所作为。

《十道志》记载:“益州,成都府。古梁州巴、濮、庸、蜀之地”。

清代《尚书埤传》对牧誓八国位置有专门论述:“蜀郡,今成都也。《括地志》云:岷、洮等州以西为古羌国,以南为古髳国。彭,苏氏云:属武阳,今彭县也。微国未详。孔传云:‘髳、微在巴蜀。’盖微近髳也。八国皆西南夷。”这段话大意是:蜀郡即今天的成都地区,是古代蜀地的中心。根据《括地志》记载,岷州和洮州以西是古羌国的所在地,而岷州和洮州以南则是古髳国的区域。彭国位于武阳县,即今天的眉山市彭山区。微国的具体位置尚未明确。孔颖达在《尚书正义》中提到,髳国和微国都位于巴蜀地区,且微国靠近髳国。总结来说,牧誓八国都分布在西南地区。可见,清代及之前时期学界对牧誓八国的认知还是界定在巴蜀西南之地。

《唐书·地理志》记载四川剑南道的地理时,除提到牧誓八国的名字,还提到商周很多重要的古地名:“羌、蛮隶剑南者,为州二百六十一”“东至牂牁(zangke)古秦梁豳(西周发源地)芮丰毕(商周重要都邑)。有扈、密须、庸、蜀、羌、髳之国”。这其中,有扈是夏政权核心地名,豳就是西周太王率领族人到达岐山之前的族地,而须密、丰和毕都是商代重要的都邑名,也是商周交替之际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地名,这些地名在四川剑南道与牧誓八国地名出现在一起,不得不让人产生更多联想。

明代杨慎的《五丁峡旧传为力士开山之地据史秦用张仪司马》则用诗句告知我们牧誓八国在蜀地。全诗如下:“峡形千仞立苍颜,开辟从来有此山。自是美人倾绝国,不缘壮士启重关。蔡蒙早入梁州贡,庸蜀曾陈牧野间。谣俗流传难借问,丹青遗迹尚班班”。

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若牧誓八国主要在蜀地,周武王联合这些力量后直接在蜀地展开军事行动是较为合理的。尽管古代交通条件远不及现代,但不同地区间的联系并未因此完全阻断。在共同的利益与目标驱动下,各方势力完全有可能跨越有限的地理障碍,集结于蜀地,与商王朝的势力在该区域展开对抗和决战。

牧野之战前,周武王曾召集过一次牧誓八国准备起事,但因时机不成熟而作罢,这一细节足以说明八国与周的距离并不遥远,能够实现短时间内高频互动。而且牧野之战从爆发到结束仅用时一天,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牧誓八国与商、周之间的距离较近,并非如现今版图所示四川、陕西、河南之间上千公里的遥远距离。如果相距上千公里,是很难想象在交通、后勤、道路、通讯等均处于原始落后状态下,各分散部落能实现如此高效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据《竹书纪年》记载,周武王伐纣几个月后,便派将军新荒伐蜀,即“新荒伐蜀”事件。令人诧异的是,从新荒出发到蜀国,再押着俘虏和战利品返回复命,全程仅耗时五六天。这充分表明蜀地与周武王的势力范围距离较近,且交通相对便利。

这些情况有力支持了周武王联合蜀地的牧誓八国并迅速展开军事行动的可能性。从军事战略角度看,在短时间内集结各方力量于熟悉的蜀地发动牧野之战,更契合战争的突发性和快速性的特点。综合来看,无论是从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性还是军事行动的时间线来考量,牧誓八国在蜀地且牧野之战在蜀地发生的观点,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可信度。

这也许可以从以牧野之战为原型的《封神榜》小说故事中众多“神仙”人物传说集中在四川得到侧证。比如,近期爆火的哪吒陈塘关传说主要流传在宜宾和江油,二郎神主要流传于灌口都江堰,女娲传说流传于雅安,太乙真人金光洞传说在江油乾元山,赵公明、三霄娘娘传说在峨眉山,广成子传说在青城山,燃灯道人传说在雅安灵鹫山,石矶娘娘传说在江油骷髅山,慈航道人观音菩萨传说在遂宁大英,邓婵玉与姬发决战地佳梦关传说是广元(葭萌关),太上老君传说在新津老君山,道教发源地在大邑鹤鸣山等等。

然而,目前学术界对于牧野之战的发生地仍存在争议,传统观点多认为牧野位于今河南省境内,靠近商朝都城朝歌(今淇县)。若要论证牧野之战可能在蜀地,还需进一步挖掘更多史料证据,对古籍记载进行更细致深入的梳理和考证,同时结合考古发现等多方面手段,构建更具说服力的论证体系,以期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较为固定的认知。

(编后语:“史学争鸣”栏目发布的文章,供学界交流探讨,并非定论,欢迎专家学者撰文参与讨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宋 翔〔历史学者,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曾任《成都商报》记者、成都电视台制片人、中央电视台(全国电视主持人大赛等)导演、北京腾提度文化传媒副总裁〕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