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众妙之门》出版后记‖周述华

作者:周述华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5-05 14:19:45 浏览次数:126 【字体:

《众妙之门》出版后记

周述华

《众妙之门》书成之际,偶得七绝两首:

其一

前贤多译道德经,众妙之门几人通。

删除也字无解锁,始作俑者河上公。

作者为《众妙之门》(其一)而作

其二

道神规律造物者,称谓不同义相同。

尹喜如能得此悟,不枉老子一片情。

作者为《众妙之门》(其二)而作

退休后,我最幸运的是,见到出土的《帛书老子》和《楚简老子》,驱散了心中几十年的未解之谜。

自1988年学习《道德经》以来,一直困扰着我的,是对第一章的不解。尽管几乎阅尽了古今前哲们的译注本,还是不能理解他们对第一章的解译,亦不能令我相信与折服,反而引起我对《道德经》的真伪问题的疑问。

直至见到2012年5月31日张俊龙先生在巨龙、ulon网上发表的《帛书老子甲乙本》对照版,才使我眼前一亮。随即对其进行了详细研习,这才解开了几十年来心中的谜团。我将《甲乙本》进行了互补,与《楚简老子》一并译注与解析,从而成就了《我释老子》一书。

历史到了西汉,由于《老子》原著、《帛书老子》《楚简老子》相继都成了帝王贵胄们的殉葬品,只有被河上公篡改了的伪版《道德经》《老子河上公章句》,通称《河上公本》独传后世,成为了所有传世版本的母本。因此,所有的传世版本,也都是伪版《道德经》。

又因《河上公本》是对《道德经》的首译本,占据了先入为主的绝对优势。因此,对后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由于河上公把第一章就解译成了玄学,到了魏晋时期,王弼再次将其解译成了玄学。《道德经》玄学之说,便在河上公尤其是王弼的解译下,成了人们认可的理论依据,从而形成了一时的玄学流派,王弼也成了玄学的主要人物。

由此,《道德经》玄学之说,便流传开来,一直笼罩着中华民族两千余年,占据了《老子》真经文化的主要阵地,使其受到了极大的诋毁与抹杀。从此,《老子》真经文化,便被伪版《道德经》文化所取代,并一直持续至今。

《道德经》玄学之谜,主要体现在第一章。第一章破译了,其他地方也就迎刃而解了。

《众妙之门》一书,是继《我释老子》之后,专题破译河上公、王弼,是如何把第一章解译成玄学的专著。破译的理论依据,是依照北京大学已故语言学家王力(1900—1986)教授,在1979年出版的《古代汉语常识》一书。

首先,依据古代汉语常识,对《帛书老子》第四十五章(传世版第一章),进行了译注与解析,再以此为理论依据,解析、破译《河上公本》《王弼本》是如何把《道德经》第一章解译成玄学的。

老子生活在2500年前的上古时期,其著作中的语言语法,自然属于上古时期的古代汉语。今人要想读懂《道德经》,首要的必备条件,就是必须了解古代汉语基本常识。用古代汉语来解译《道德经》,才能得出正确的认知与译文。否则,用中古汉语、近代汉语或现代汉语来解读《道德经》,就会在理解与领悟上,与原文的本义产生差异,从而导致译文脱离原文的本义。这是今人解读《道德经》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不可忽视不察。

其次,对伪版《道德经》被篡改词句的解译,无论是谁,都是在缘木求鱼,都不可能得出符合未被篡改词句原文的本义。

《河上公本》对《帛书老子》的章节排序,作了重新安排,把《帛书》的第四十五章,排在了《河上公本》的第一章,这也无可厚非。但是,他对第一章却进行了大量篡改,这是导致他与王弼把第一章解译成玄学的根本原因。

不但如此,河上公与王弼,还罔顾古代汉语规则,将未被篡改的词句,随意改变原来句子的结构进行断义,强行拆开原有的双语词汇用断字取义的手法,偷换概念,从而把第一章解译成了玄学。

《众妙之门》一书,对《河上公本》《王弼本》第一章的译文,进行了逐字逐句地解析、破译。把河上公是如何进行篡改的,他和王弼是如何违背古代汉语,随意进行断义、断字取义与偷换概念的,作了详尽解析,彻底揭开了他们把第一章解译成玄学的原因。

《我释老子》一书就曾指出过《帛书》“非恒道也”“非恒名也”,以及传世版“非常道”“非常名”的“道”“名”,都是动词,而不是名词。作名词解,是导致河上公、王弼以及诸多古今前哲错译的根本原因。我的这一结论,颠覆了两千余年以来古今前哲的认知。

此外,还论证了“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老子对人类思维的伟大论断,还原了老子的真实思想。我的这些论证,否定了河上公、王弼对此句的认知与解译。

这些认知虽然在《我释老子》一书已经提出,但是,由于此书主要是对《帛书老子》和《楚简老子》的译注与解析,并没有对此作出详细而全面的解析与破译。为弥补这一缺憾,答谢读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于是,就写了这部《众妙之门》。

《众妙之门》,首先逐字逐句译注、解析了《帛书老子》第四十五章(传世版第一章)。解析了《帛书老子》中8个“也”字的重要作用。解析了“非恒道也”“非恒名也”的“道”“名”,为什么是动词。为什么河上公、王弼把传世版“非常道”“非常名”的“道”“名”,作名词是错误的。只有作动词,才符合古代汉语,译文才能符合客观事实、才能符合逻辑、才忠实于原文、才符合原文的本义。

此外,深入地解析了为什么王弼要把“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给断义成:“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是错误的,是导致他把第一章解译成玄学的重要原因。

接着,解析、破译了河上公、王弼是如何用断字取义的手法偷换概念,转移、掩盖、抹杀老子把人类的思维,誉为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论断,戳穿了他们将此句解译成玄学的真相,从而彻底破译了他们是如何把第一章解译成玄学的。

《众妙之门》一书,对《道德经》是玄学之说的破译,为还原第一章原文的本义,还原《老子》真实思想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佐证,为传承、光复《老子》真经文化,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河上公、王弼把《道德经》第一章解译成了玄学,是伪版《道德经》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根本原因,从而使《老子》真经文化,自西汉以后受到了极大的抑制、诋毁、掩埋与抹杀,产生了悬崖式的断层。从此,《老子》真经文化便被打入了冷宫,而得不到应有传承、传颂与发扬。

这是《老子》真经文化发展史上最大的历史悲剧,最大的历史冤案。其始作俑者是河上公,助其成者是王弼,推波助澜者,是迷信、追捧他们的伪道家。

《众妙之门》在破译《道德经》第一章玄学之谜的基础上,对伪版《道德经》文化的形成,以及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行了简要的剖析与概述。此外,还重点选择了河上公对其他章节的篡改之处,给予了解析与释疑。对网友与读者提出的一些问题,给予了解答。最后,对当前网上热议的神与造物者,浅谈了一些自己的认知。

《众妙之门》的宗旨,是破译《道德经》第一章玄学之谜,传承、光复《老子》真经文化,光复老子誉赞人类的思维,是“众妙之门”的伟大论断。

老子认为,世上万物,只有人类的思维,才是能够打开万物奥妙的“众妙之门”,才能对万物进行观察认识、解述与命名,甚至是把握运用。

而打开这个“众妙之门”的钥匙,就是无私无欲的思维与坚定不移的意志。

这才是《道德经》第一章老子向人类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人类只有建立无私无欲的思维和坚定不移的意志,才能够探索、了解宇宙万物的奥妙,才能使人类遵道而为。

人类只有遵道而为,才能解除由自私贪欲所造成的人类苦难,才能使人类进入大顺大同的世界。

这就是《道德经》第一章老子向人类所展示的真实思想。我把它解译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目的是为光复《老子》真经文化作一点微薄的努力,并借以表达我对《老子》学说的崇拜与敬仰!

中华出版社出版、刊印的《众妙之门》(陈龙狮 摄)

由于本人对国学只是业余爱好,难免会出现不妥与错误之处,欢迎贤哲与读者给予批评指正,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八十一岁翁周述华于北京乐之斋

2025年4月20日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周述华(别号太液药翁,1944年生,天津人,中共党员。原中央警卫局卫生保健处主任药师、药房主任。2006年退休。工作之余,酷爱书画与国学,著有《书魂》《周恩来书法艺术探微》《我释老子》和《众妙之门》)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