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教师节特辑】寄托在教师节的哀思 ‖ 罗学娅

作者:罗学娅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9-10 10:08:17 浏览次数: 【字体:

寄托在教师节的哀思

罗学娅

我的家乡地处川东南缘丘陵,每年秋季,漫山遍野都会开满小小的野菊花,或白或黄的花朵,总与小草为伴,依偎在大地母亲的怀抱,傲霜而生,不畏严寒,文人墨客赋予它坚贞不屈的高洁情操。故而,人们用它来祭奠亲人,寄托哀思。

在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再次登上老家后山,采撷一束黄灿灿的野菊花,虔诚地献给我敬爱的华老师。她在两年前的这个金秋季节离开了我们,但我和我们班的同学都没有忘记她,她是我们心中的“华妈妈”。

华老师是我初中一年级的语文老师,班主任,名华菊芬。她生在自贡一个比较富足的家庭,新中国成立前夕高中毕业,原本可以考上一个很好的名牌大学,可她却在解放大西南的隆隆炮声中,毅然决然地报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继而在泸州军分区军政干校任文化教员。其间,荣立两次三等功。1954年转业到隆昌义大煤矿,做了一位办公室文员。

1970年,义大煤矿子弟校因武斗停课积压了3个年级的学生,该升学的没升学,该入学的没入学。为解决大批煤矿子弟的读书问题,在军管会支持下,学校办起了初中部。我有幸成为义大煤矿子弟校初中一年级一班的学生,而华老师则从煤矿办公室抽调到学校任教,当了我们的老师。

仓促办起来的初中部,条件很差,4个初中班,200多个学生,就挤在4间茅草屋里,既不能遮雨也不能挡风。9月开学,秋雨特多,稍下大一点,就有褐黄色的浊水顺着茅草嘀嘀嗒嗒的漏下来。寒冬腊月,北风呼啸,门窗和串夹壁头都抵挡不住,当风口的同学冻得打啰嗦。好不容易遇到个大晴天,还会有毛毛虫从茅草上掉下来,吓得胆小的同学哇哇大叫。

每当发生这些情况,文静善良的华老师,就像一个勇敢母亲,拼尽全力保护她的孩子们。屋顶漏雨了,她帮助同学把桌子挪到不漏雨的地方。刮风了,她叫门口和窗口的同学往屋子中间靠,还买哈利油给长了冻疮的同学搽在手上,轻轻揉搓。屋顶掉下毛毛虫,她叫同学别怕,亲手把虫捉起来,摔到教室外,其实,那时的她,捉虫的手也在发抖呢。

生活上,她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一个同学。课堂上,她除了按课本授课,还给予每个同学充足的精神粮食。她反反复复地给我们讲南泥湾,讲延安抗大,讲解放军挺进大西南,期望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怕艰苦,克服困难,学好文化,做祖国有用的人。

那时,受“文革”影响,学校也讲成分论,因为妈妈是右派,所以我连红小兵都不能参加。有一次受了很大委屈,我伤心地哭了,跑回家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不吃不喝,甚至不想读书了。华老师来到我家,坐在我的房间门外,苦口婆心地给我讲了很多大道理、举了许多小例子,从下午放学,讲到深夜10点多,终于让我明白了“走自己的路”的道理,树立起了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决心。

从此,我无论走到哪里,都忘不了华老师对我的教诲。而华老师,也几十年如一日地关注着我的每一个进步,及时给予鼓励。

华老师在91岁高龄那年走了,走在金秋,走在教师节的前夕。她让我对教师节多了一份寄托,寄托我对恩师无尽的哀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罗学娅(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隆昌市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