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地情>市县地情>甘孜州>白玉县>详细内容

白玉县地情

嘎·当巴德西

嘎·当巴德西(1122-1184),本名格瓦批,又名西绕生格,法号波巴措耶,男,藏族,德格县麦学区白莫村人。因其兄帕珠多吉系藏传佛教帕珠噶举派创始人,幼受熏陶,萌生了致力于宗教研习之念。12岁时即赴西藏求习佛学,先后拜热穷巴、章灯巴、祥秋生格、藏灯作晨公布等宁玛各派大德为师。而立之年,名声大噪,被派往康区宏扬佛教。为履诺“使红教流芳千古”之愿,历经艰辛,走遍康地,讲经论道,收徒传法,时逾八载,方于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来到白玉河坡,在白龙沟多尼山腰,首建康区第一座藏传佛教寺庙嘎托寺。

寺未落成,即遭当地教徒群起而攻,毁僧房,拆殿宇。当巴德西百折不挠,边修庙,边宏法,晓之以情,喻之以理。由于品学兼优,续密兼深,渐得人望。河坡头人格鲁首表支助,木雅(今康定一带)头人王大全、岭国(邓柯一带)王扎拉达吉等相继远道来拜。由此,足始定,势益盛。从藏、康来此朝拜的信徒与日俱增,多时日逾万人。来者络绎,归至互传,佛教教义深入人心,寺位显赫,遐迩闻名。到他晚年,信徒遍布,约9万余众;属庙林立,建13座之多。

嘎·当巴德西佛学渊博。在宏法中,他以密集、胜乐、喜金刚为主要传导,兼授“三素尔”旧部密藏传承灌顶,深得信徒尊崇。且一生勤奋,著作颇多,主要有《集部述评》、《集部次第》、《集部述源》、《大手印珍珠海》等。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圆寂,亨年62岁。

呷马扎西

呷马扎西(1728-1791),法号呷马切巴绒布。男,藏族,安秋村人。白玉寺第4代主持活佛。幼聪慧,好经文。7岁坐床,在嘎拖寺主持斯灯切鸠处授比丘戒。得名师指授后,穷研佛经,常日以继夜,尽得其传。不惑之年,以“佛法深妙、证境高超”而为康区各派大德赞颂。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大小金川的索诺木和僧格桑两土司联合抗清,清廷为此发起了第二次金川战役。由于金川土司顽强抵抗,清廷不得不动用徳格土司协助朝廷讨伐。并派员前往白玉,迎请名噪康藏的斯灯切鸠与呷马扎西同去调和。不幸,斯灯切鸠病逝途中。呷马扎西仍勇往直前,竭力尽职,不负圣望。乾隆帝闻知,龙心大悦,召京面见。殿试之中,呷马扎西对答如流,立论精深。乾隆赞其才华,赏其恭顺,册封他为帝师,白玉寺为帝师庙。离京之时,乾隆亲赐“天”字金盒,内盛金、银、象牙、玉石等8种质料印章,同时赠四窗八抬
御轿及宫中仪仗,以壮行色。回归途中,在打箭炉(康定)建玉龚寺,取“境内获得安宁"之意命名。旋归,即遍请名工巧匠,增建高大殿堂,奉供御赐珍宝。由此,白玉寺成了县境第二大寺。德格土司重其影响,施以笼络,纳入家庙。乾隆五十六年(1791)八月+日,呷马扎西端坐佛堂圆寂,终年63岁。

牛麦泽翁曲珠

牛麦泽翁曲珠(1760-?),男,藏族,甘孜县大塘坝人。出生于头人格则家,故史志上又称之为格则牛麦泽翁曲珠。自幼好学,灵慧聪颖。7岁被认定为白玉嘎拖寺主持活佛向巴布的转世灵童后,即迎往寺内深造。经名噪康藏的两位红教大德——斯灯切鸠和直美行雄的精心指教,尽得真传。然曲珠志趣颇广,对天文、医学、历算尤感兴趣,常弃经深研,每至废寝忘食。14岁时,萌生离寺之念,到西藏、印度,广结名士;赴峨眉、五台,诚拜汉师。费时十载,终获大成,在拉萨举行的传召大法会上,以“辩才无碍,证境高超”,智能会众,一举获得“班智达”(博士)的最高学位。从此,弟子成群,大智辈出,其得意门生章加,还被雍正皇帝晋召进京,封为国师。

牛麦泽曲球一生勤奋,著述甚丰。除著有《红教源流记》等佛学书籍外,还有《藏梵直译手册》。其代表作为《格本全集》,计10卷,约200余万字,集编了人类起源、天文、地理、医学、历算、宗教,舞蹈艺术诸方面研讨心得,为仅存绝世藏文孤本。为纪念其卓越贡献,后世学者一直誉称他为“康区前五学士”之首。

俄色呷玛

俄色呷玛作为白玉县河坡藏民族金属手工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生致力于民族手工艺的传承和发扬,为河坡民族手工艺的发展和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从十三岁开始接触民族手工艺,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探索,在金属煅造、唐卡绘画、佛学等各方面均取得了深厚的造诣,他所传承的“曼萨尔”唐卡画派更是以画风古朴、画工精细而享誉内外,康区第一座红教寺庙“嘎多寺”所收藏的巨大“莽号”、巨幅“唐卡”就是其代表作。在他的推动下,河坡民族手工艺的传承打破了原来“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家族式传承方式,通过举办培班、传习所等形式,毫无保留地向前来学艺的学生教授技艺,为河坡民族手工艺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了巨大贡献。

60a1d2dfba114057a163e368777a6041.png

fd4685eac8b145ac8d3cea94bf7772ac.png

来源:白玉县地方志办公室 更新时间:2019-06-21 11:11:08 浏览次数:
终审:李群花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