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地情>市县地情>绵阳市>详细内容

绵阳市地情

绵阳市对标四川省“5+1”现代产业体系(即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和数字经济),重点发展“1+4”支柱产业(即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食品饮料),加快培育核技术应用、生物医药、轻工纺织等特色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加速构建具有科技城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电子信息产业

2021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推动整机、面板、电源、半导体、信息通信、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产业发展为主攻方向,坚持软硬协同,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和集群化发展,加快培育壮大以“芯—屏—端—软—智—网”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启动电子信息产业“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制定《绵阳市电子信息产业2021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全年任务目标、重点工作、工作措施和考核目标。制定《绵阳市新型显示产业2021年度工作计划》《绵阳智慧家庭产业2021年度工作计划》《绵阳5G产业2021年度工作计划》和《绵阳市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2021-2023)》,促进电子信息产业提档升级,加快高质量发展。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953.5亿元,同比增长39.4%,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1/3。有规模以上企业115户,新增百亿级企业2家。长虹、九洲两家龙头骨干企业入选2021年全国电子信息竞争力百强企业(长虹位列第十,九洲位列第三十六),华丰公司、九洲线缆、经纬达3家企业入选2021年全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其中华丰公司进入2021年中国电子元件百强研发实力前十强。截至年底,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9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家 。

5G产业发展

2021年,全市5G产业拥有长虹、九洲、恒盛、华丰、华拓、光联科技、九州电子、九州光电子、华正和爱联科技等29家规模以上5G相关企业。年全市5G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01亿元,同比增长20%。5G产业企业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个,拥有中国移动(成都)5G产业研究院绵阳分院、中国联通下一代互联网宽带业务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绵阳分实验室科技城5G智造联盟、5G联创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拥有基于5G的智慧家庭解决方案、智能制造、超高清视频等相关自主知识产权,掌握大数据网络传输技术、云计算网络技术、高速光通信技术等技术。加快5G产业链建设,其中上游在磁性材料、电子绝缘材料、高速连接器、光器件、一体化基站、通信模组等方面有较强优势;中游拥有5G CPE 、智能网关、小微基站、10G PON等光通信设备和5G机顶盒等网络、传输设备等;下游有4K/8K智能电视相关终端产品。本地企业在四川华丰高速连接器生产线项目、长虹智能智造产业园5G+工业互联网生产线等多个应用场景中开展5G+工业互联网试点,其中长虹智能智造产业园5G+工业互联网生产线项目入选工信部首批工业互联网创新工程项目,建成四川首个电子信息行业标识二级解析节点。

先进材料产业

2021年,全市聚焦产业需求高、企业基础强、研发创新优、资源禀赋好的先进材料细分领域,形成以新型膜材料、磁性材料、功能玻璃为重点的新型功能材料,以高品质特钢、工程塑料和合成树脂为重点的先进结构材料以及其它先进材料为主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龙头企业引领、骨干企业支撑、中小企业跃进的梯次发展格局。全市先进材料产业新增规模企业24家,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122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5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94.2亿元,同比增长21.2%,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1.63%。先进材料产业龙头企业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产值首次突破40亿元大关,东材科技、六合特材2家企业产值突破30亿元,有开元磁材、龙华薄膜、旭虹光电等一批产值4亿元以上骨干企业26家。龙华薄膜、长祥特钢、西磁科技、三台固锐获批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6家。

装备制造产业

2021年,全市装备制造产业围绕建成“西部高端装备基础配套零部件制造基地”的总目标,坚持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基础支撑,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培育壮大企业,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科瑞达电子、碧朗科技、绵工工具等8家企业成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规模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总数达52家,共实现产值74.8亿元,同比下滑3%。在汽车产业方面,生产汽车24094辆(野马4073辆、重汽卡车公司20021辆),同比增长85.9%;生产发动机6.6万台,同比下降28%。汽车产业实现产值242.6亿元,同比增长16.1%。汽车产业领域有国家级技术中心2个、省级技术中心10个、市级技术中心14个。

能源化工产业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化工企业41家,实现产值211.5亿元,同比增长22.0%。其中4亿元以上企业11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68.4亿元,同比增长22.0%,占全市化工产业总产值的79.6%。化工行业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银河化学、利尔化学)、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利尔作物、同舟化工、三台启明星磷酸盐、雅化集团绵阳实业、四川台沃农业、禾大西普)、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四川美丰实业、启明星磷化工、启明星氯碱、雅化三台、恒益科技、蓝狮科技、华意达、凯尔油气田、鑫达新能源、佳利德)。银河化学的“安剑”商标、雅化绵阳的“雅化”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在能源化工领域,全市清洁能源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共21家,实现产值22亿元,同比增长3.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0.7%;实现营业收入23.6亿元,同比增长5.1%。清洁能源产业中,水电企业有以四川华能涪江水电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规模企业16家,实现产值18亿元,占清洁能源产业规模企业总产值的81.8%;其他发电企业有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风力发电和余热发电规模企业各1家,共实现产值3.7亿元,占清洁能源产业规模企业总产值的16.8%。有从事清洁能源装备企业1家(属太阳能利用装备生产企业,蜀旺新能源),实现产值0.28亿元,占清洁能源产业规模企业总产值的1.4%。重点项目建设方面,长虹杰创年产2.6亿只高倍率锂电池智能制造建设项目正式投产,累计完成投资11.88亿元,项目进入产量爬坡期,其中3条18线基本达到满产状态。蜀旺新型太阳能智慧热电联供系统项目完成2号主厂房建设。

食品饮料产业

2021年,全市食品饮料产业(含食品工业、烟厂)有规模以上企业168家,实现产值359.45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粮油加工规模以上企业56家,实现产值150.39亿元,同比增长2.32%。粮油加工业中产值排前三的龙头企业为绵阳仙特米业有限公司(产值16.31亿元,同比增长20.05%)、绵阳双胞胎饲料有限公司(产值11.04亿元,同比增长23.94%)、四川铁骑力士实业有限公司(产值10.69亿元,同比增长28.59%)。屠宰及肉类加工业有规模以上企业31家,实现产值83.2亿元,同比增长6.9%,产值排前三的龙头企业为绵阳双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产值37.41亿元,同比增长5.28%)、四川长林肉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产值8.59亿元,同比增长20.18%)、上海梅林正广和(绵阳)有限公司(产值4.94亿元、同比下降13.94%)。休闲食品加工业有规模以上企业43家,实现产值36.36亿元,同比增长8.99%,产值排前三的龙头企业为绵阳豪茂魔芋食品有限公司(产值4.02亿元,同比增长89.83%)、四川兰兰食品有限公司(产值2.72亿元,同比增长39.53%)、绵阳珍有缘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产值2.26亿元,同比增长18.71%)。白酒饮料制造业有规模以上企业23家,实现产值45.1亿元,同比增长14.02%,产值排前三的龙头企业为四川省绵阳市丰谷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产值15.17亿元,同比增长38%)、四川雪宝乳业集团有限公司(产值7.64亿元,同比增长12.43%)、江油市李白故里酒业有限公司(产值3.35亿元,同比下降27.75%)。调味品加工业有规模以上企业13家,实现产值31.48亿元,同比增长27.5%,产值排前三的龙头企业为绵阳市永健食品有限公司(产值8.75亿元,同比增长25.4%)、绵阳市鸿腾食品有限公司(产值8.6亿元,同比增长26.12%)、四川惠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值2.91亿元,同比增长35.52%)。休闲食品加工业有规模以上企业2家,分别是四川江油中坝附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产值6.59亿元,同比增长49.31%)、四川代代为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产值6.32亿元,同比增长78.74%)。

生物医药产业

2021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以好医生药业、太极集团绵阳制药为代表的现代中药,以赛卓药业为代表的化学药,以立德电子等为代表的医疗器械,以华西兽药为代表的兽药制造四大领域。有麦冬、附子、桔梗等道地药材资源优势。有好医生药业、太极绵药等规模以上企业39家,实现产值108亿元,同比增长34%。规模以上企业中有好医生药业集团、太极绵药、云亳堂药业等4亿元以上企业8家,有亿元企业17家。生物医药产业有企业技术中心18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4个、市级13个。

来源:绵阳市地方志办公室 更新时间:2023-05-24 09:10:48 浏览次数:
终审:何谐
×

用户登录